每逢選舉,民調百花齊放,但在手機時代,電話民調的失真度大大提升,「網路聲量」是否等於「選票」的話題性成為選前的關注焦點。結合民調與人工智慧的《網路溫度計》在這次選舉中成功命中6都的結果,在其他16縣市也命中13個,準確度86%,其中,台北市的得票率更是幾乎完全命中。
根據《2018選戰溫度計》選前10日封關前的預估,台北市是由柯文哲以41.74%的當選率領先、新北市是由侯友宜以52.7%略勝蘇貞昌、桃園市則是由鄭文燦以56.2%勝過陳學聖、台中市由盧秀燕52.78%小贏現任台中市長林佳龍、台南市則是由黃偉哲以54.58%取得領先,高雄市是由韓國瑜以52.82%略優陳其邁。
對比選舉結果,台北市柯文哲的得票率41.05%、新北市侯友宜57.15%、桃園市鄭文燦53.46%、台中市盧秀燕56.5%、台南市黃偉哲38.02%、高雄市韓國瑜53.87%。
北市「天玉里」預測失準 章魚哥換人做?
除了民調之外,台北市士林區的天玉里因為里民的投票結果和當選名單吻合,因此有「章魚哥」之稱,今年丁守中拿下天玉里,但大選結果出爐卻是由柯文哲連任,證明「章魚哥」也是有失準的時候。
除了台南市的預測差距較大之外,其他5都的選舉結果都在預估都在《2018選戰溫度計》的誤差範圍內,全台灣22個縣市成功命中19個,因此,在選後被外界視為新世代的「章魚哥」。
無黨籍候選人網路聲量與實際得票率誤差大
值得注意的是,無黨籍候選人的網路聲量起伏很大,甚至有高估的傾向。包括桃園市長參選人楊麗環、台南市長參選人林義豐、彰化縣長參選人黃文玲、台東縣長參選人鄺麗貞,網路聲量與實際得票率誤差大,但柯文哲與蕭淑麗的網路聲量則是與得票率相近。
自今年韓國瑜從網路聲量高漲帶動的「韓流」現象來看,網路跟社群的討論聲量是新的民意反映平台,雖然網路聲量高不見得就是一切,因為網路聲量也是有正反兩極化的討論,但在手機時代要做有效的選舉預測,除了電話民調以外,從《網路溫度計》的預測,可以看出在美國行之有年的大數據預測套用在台灣選舉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