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台灣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版圖由「綠地變藍天」,國民黨扳回一城,贏得超過三分之二地方席位,民進黨遭受重創,現任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一職。
這個結果對2020年台灣總統選舉有何影響?藍營會否派出成功令深綠高雄變色的韓國瑜競逐總統?蔡英文會否繼續代表民進黨競選2020年的總統呢?這些都是未來台灣內外十分關注的話題。
雖然今次選舉重點並非兩岸政治議題,選民更傾向於民生、經濟等方面的訴求,但從結果來看,其走向卻可能導致兩岸關係的微妙變化。
選舉結果的啟示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助理教授黃兆年對BBC中文表示,民進黨今次失敗的原因,在於選民對蔡英文政府改革進程的不滿。
例如勞工政策、「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議題,她原本的支持者本身對改革的方向表示贊同,然而當社會有反對聲音時,她便減緩了改革的步伐。
「本來反對她的繼續反對她,而本來支持她,也因為不滿她改革速度,也不支持她,結果兩邊不討好,」黃兆年說。
而相對地,這次選舉中國民黨利用了以「公投綁大選」的策略,透過一些社會關注的公投議題,動員了一些潛在支持者,這些人原本不一定是國民黨的忠實選民,但受到公投議題帶動,被動員出來投票,進而可能支持了國民黨候選人。
雖然經濟、民生被視為這次選舉的主軸,但台灣前總統府發言人、英國劍橋大學新興強權中心研究員陳以信對BBC中文表示,兩岸因素在今次選舉中也佔一席位,不過「不是水面上的問題,而是水底下的暗潮」,他認為這次選舉展現了選民對兩岸經濟層面的想法,而不是單純的主權誰屬、統獨爭議的政治問題。
他以高雄市市長當選人韓國瑜的競選口號「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為例,「人進得來」指大陸遊客、「貨出得去」也是講產品能夠往外銷,這些口號的背後,都是講兩岸經濟往來的好處。
他說,今次選舉結果顯示了人民對於陸客減少、兩岸經濟斷裂並不滿意,所以蔡英文總統應該調整經濟層面的兩岸政策,不過他認為蔡英文屬「理想派」的人,不一定會跟民意調整兩岸政策。
對於今次一些國民黨人淡化黨派背景的方式參選,陳以信認為,這個現象不單純是國民黨,民進黨的一些參選人也把淡化黨的色彩。此外,國民黨黨中央對各地候選人的支持資源非常少,所以很難要求候選人要亮出國民黨的招牌。
不過,台灣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這次選舉雖然國民黨有所進帳,但「國民黨也沒有獲勝」,因為這次選舉中,國民黨的人能夠當選,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不是典型、傳統的國民黨候選人身份而贏得民眾,不是他們代表國民黨,或是國民黨的政綱政策得到民眾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