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我國公民意識的提升,以及《公投法》通過門檻與年齡的下修,今年縣市長的選舉罕見地「被」綁著十項公投一起投票,而這不僅使得民眾在此次選舉前就有眾多討論,同時也影響到此次地方選舉的結果,尤其是在市議員的層面。單就公投結果而論,筆者認為此次公投可被視為是保守勢力的勝利,以及「改革」勢力的一大挫敗;但若就地方選舉而論則是相反,甚至可說是「改革」勢力成長的「大躍進」。舉例而言,在台北市此次的市議員選舉中,時代力量就囊括了3席成為市議會第三大黨,依全國的各市議會的席次觀之,時代力量則一共囊括了16個席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綠社盟在此次選舉中也首次在臺北市議會取得席次。
這些「改革」勢力政黨之所以能在此次選舉獲得不錯的成績,原因便在於此次公投策略操作的成功。從東奧正名、同婚議題等幾個公投案的連署與投票過程中,皆可看到他們的運作痕跡,例如:候選人協助發放連署書以及指派代表參與公投辯論等等。這些積極的作為皆使得「改革」勢力政黨成為這些議案的發聲代表,並藉此獲得受益族群的支持。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同時也讓這幾個公投案被「包裹」成單一的價值取向,導致投票者會認為支持同性婚姻就應該支持東奧正名,也同時需要反對以核養綠。筆者認為,正是這樣的策略操作嚴重損害到各個議案的獨立性,並因此導致這些「改革」勢力支持的公投皆最終無法通過。事實上,在公投結果出爐的那晚,就有一段寫著「大家好我們是對同志不公平、不實行性教育、不要火力發電、很怕核食汙染又要用核能的中華台北」之文字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這都顯示:這些公投議題已非單一個體,而是被「包裹」在一起的。
相較而論,此次由護家盟等團體發起的「反同婚」公投,由於只將議題限縮在單一面向,並且也無推出候選人;因此在中選會的資料中便指出,他們此次提出的三個公投案,無論是在哪個政黨獲得勝選的縣市,都能取得過半以上的同意票,並且也無明顯地域上的落差。另外,此次公投通過的「以核養綠」公投即使具有些微國民黨色彩,但由於較無跟其候選人有直接連結,因此也如同「反同婚」公投一樣,在各地區皆無明顯差異地通過。這都再意味著:各個公投案在有其獨立性的前提下,相較於被綑綁在一起更能被理性檢視。
依筆者的投票意向為例,個人絕對支持同志婚姻應以民法作為保障,但是當該兩案被「改革」勢力政黨與東奧正名、反核議題綑綁在一起時,我便開始對此選擇產生疑慮。因為在個人的認知中,同性婚姻議題應是「世代的對決」,不應牽涉到能源以及統獨,但在「改革」勢力的操作下卻成為相同的價值。最終筆者仍未依這些「改革」勢力的預期,選擇了「分裂」投票,但又有多少人如同筆者當初的疑惑一般,選擇對這些被綑綁在一起的公投同時投下不同意票呢?
不過這絕對不是這些「改革」勢力所在乎的,因為唯有將這些公投案綑綁且簡化成單一價值取向,而這價值能符合他們的政黨理念時,他們才能從中獲得選票的最大化。因此,無論是同性婚姻也好,或者是東奧正名以及反以核養綠等議題,都僅只是這次選舉的工具而已,最後獲益的也僅只於特定的候選人;如果這些議題都是可以獨立地被社會討論,或許公投最終的結果將大不相同。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