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者們》選摘(5):矽谷誕生與創投業的矽時代

2015-10-06 05:30

? 人氣

英特爾的文化就是創新文化,它推動了數位時代的快速演變。(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英特爾的文化就是創新文化,它推動了數位時代的快速演變。(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洛克開啟創投業的矽紀元

十一年前協助八叛徒成立快捷半導體之後,洛克又投入另一個在數位時代幾乎和微晶片同等重要的領域:創投。二十世紀大半時候,投資新公司的創投資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主要都來自少數富裕家族,例如范德堡家族(Vanderbilts)、洛克斐勒家族、惠特尼家族、菲普斯家族(Phippses)和華伯格家族(Warburgs)。二次大戰後,有錢家族紛紛成立公司,把自家生意體制化。繼承了龐大家產的惠特尼(John Hay“ Jock” Whitney)聘請施密特(Benno Schmidt Sr.)創辦惠特尼公司(J. H. Whitney & Co.),專門運用當時所謂「風險性資金」,為擁有好創意卻申請不到銀行貸款的創業家提供金援。約翰.洛克斐勒的六子一女,在勞倫斯.洛克斐勒(Laurence Rockefeller)領導下,也創辦了類似的公司,後來成為范洛克聯合公司(Venrock Associate)。同一年(1946 年),最具影響力的創投公司—美國研究發展公司(ARDC)誕生了,ARDC 是由前哈佛商學院院長多里奧Georges Doriot)和前MIT 校長康普頓(Carl Compton)共同創辦。ARDC 在1957 年投資新創公司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是非常成功的投資,因為十一年後迪吉多公司上市時,價值已是當年的五百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洛克把創投的概念帶到西部,開啟了創投業的矽紀元。洛克撮合諾宜斯等八叛徒和費爾柴爾德攝影器材及儀器公司時,他的公司其實也投下賭注。有了這次經驗,洛克明白他可以在籌募一筆資金之後談成類似交易,而毋需仰賴某個企業金主。他受過商業研究的訓練,熱愛科技,對企業領導人有敏銳的直覺,同時又深受東岸許多投資人的信賴。「東岸有錢,加州則有一堆有趣的公司,所以我決定搬到西部,我明白我可以把兩邊串連起來。」

洛克在1957 年設法為八叛徒尋找落腳處時,從筆記本撕下一張紙,列出一堆名字,然後一一打電話探詢投資意向,並在紙上依序把名字劃掉。十一年後,他又拿出一張紙,列出可能邀請投資的所有金主名單,並寫下在總計50 萬股(每股5 美元)的股權* 中,他要提供每人多少股份。但這一回,他打完電話後,只劃掉一個名字(「富達的強森」 † 沒有加入),而且洛克需要另找一張紙來修改

股權分配,因為大多數金主想投資的金額都超出他提議的數目。洛克花了不到兩天時間就籌到錢。這批幸運的投資者包括洛克本人、諾宜斯、摩爾、格林內爾學院(諾宜斯想協助學校致富,而他也確實辦到了)、勞倫斯.洛克斐勒、洛克的哈佛同窗沙若芬(Fayez Sarofim)、科學資料系統公司的帕勒夫斯基(Max Palevsky),以及洛克的老東家海登史東公司。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也讓八叛徒的其他六人有機會投資這家公司(儘管他們如今任職的公司未來勢必成為新公司的競爭對手),而六人都願意入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