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星期二(9月22日)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一天先後到達美國,但在紐約的電視和報紙報導中,教宗訪問佔據了絕大部分篇幅。在紐約打開電視,觀眾很快就能得知羅馬教宗今天在猶太人最主要的聖日「贖罪日」這一天到達美國訪問。除了《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這樣有世界影響的報紙,其他報紙很少提及習近平訪美的話題。
除教宗訪問外,另外的新聞頭條就是威斯康辛州長斯考特·沃克(Scott Walker)宣佈退出2016年共和黨總統提名競賽。沃克上月曾呼籲歐巴馬總統取消習近平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因為他認為中國在歐巴馬執政期間對美國更具進攻性,因此主張歐巴馬不該以國事訪問的方式來「獎勵」中國。
在西雅圖「軟著陸」
梅鐸的新聞集團旗下《紐約郵報》刊登文章說,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是習近平訪美「軟著陸」的城市。因為中國是華盛頓州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過去數十年中國領導人訪美一般都先去華盛頓州訪問美國企業,爭取比較友好的報導輿論,然後再應對訪問中更加棘手的問題,習近平此行亦不例外。
《紐約郵報》報道,中方同微軟公司在習近平訪問期間聯合舉辦美中網路業論壇,據指中方官員施壓要美國科技巨頭參加論壇。
《紐約時報》報導說,網路論壇也令美國總統歐巴馬感到不快,因為美中網路論壇偏離了為習近平訪美謹慎準備的日程。另外,通過美中網路業論壇,中國領導人顯示了同美國科技公司有建設性的交往,和美國政府關於美國公司在中國受到中國反競爭政策限制的說法相左,不利於歐巴馬樹立對中國執行堅定路線的形象。
當初邀請習近平訪問華盛頓州的該州國會議員為習近平到來準備了非正式的歡迎會見活動,但《紐約郵報》報道說,華盛頓州的4名共和黨議員決定不參加這次官方的歡迎見面顯示了美中關係中缺乏良好氣氛。
「鬥而不破」
不過了解中國駐美機構的消息人士透露,現在美國媒體渲染美國和中國在南海地區安全和網路安全問題上的摩擦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其實美國關於中國的總體輿論同十年前相比要好很多。1989年後的十多年間,美國輿論對中國的敵意要大得多,此間的媒體報導並沒有反映多少歷史感。
這位消息人士認為,過去中國領導人訪美的作法一貫是在美國工商界走「草根路線」,爭取善意。儘管美中關係一直受人權、安全問題和經貿摩擦的干擾,但雙方都能認識到中美關係的重要,雙邊關係一直能維持「鬥而不破」的狀態。
由於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超過了中國決策者以及世界投資者的預期,中國領導層似乎也高估了自己抬高股市的能力,習近平改革(包括對臃腫的國有企業改革)的雄心並未收到多少效果,因此《紐約時報》的報導說,習近平周二「頂著經濟逆風」抵達美國,習近平執政方式也受到越來越多質疑,這同去年習近平接待歐巴馬時表現出信心滿滿、穩操勝券的情況形成了強烈反差。
撰稿:BBC中文網記者 蒙克 發自美國
責編: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