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政黨的核心價值與治國理論

2015-10-03 05:40

? 人氣

政黨必須有明確的核心價值和治國理念。(顏麟宇攝)

政黨必須有明確的核心價值和治國理念。(顏麟宇攝)

一個政黨要能發展,必須有理想及目標做為號召;要有內涵,則需有理論做為基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回顧歷史,國民黨是以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及建國方略做為理論基礎;也因著仁人志士看到列強侵略及滿清君主政權的腐敗,使中華民族在國際上受盡屈辱;因而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做為奮鬥努力的理想及目標,最後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滿清政權,創建了以民主制度立國的中華民國。

一路走來,歷經北閥、抗戰、國共內戰以致退守台灣;雖然跌跌撞撞,但經過了三、四十年的建設,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建設,在經濟方面創造了台灣奇蹟。在政治方面,則因著國民黨領導人調整政黨政治的思維,並在多種環境的演繹推展下,促成了兩黨政治的民主政治運作基礎。民主政治下的國家治理,執政政權的輪替是透過政黨競爭的方式,以投票選舉的方法達成。

一個能夠治理國家的好政黨,必須要有好的核心內涵(核心價值)做為其運作的思考準則;就如同一個能立足於世界市場的公司,其內在必有一個核心價值或信念做為其選擇市場及發展市場的基礎。

但是很多公司(/人)很容易把目標及手段當成價值,因此它的發展通常是以「自利」為出發點,應此在發展的過程會不擇手段的去達到目標,但一旦當其達到目標後,往往就失去繼續努力的方向,進而因著怠惰而失去動力,甚至腐化以致瓦解。這種情形若發生於政黨政治內,其發展的結果就不是「以民為主」的政治競爭,而是假藉民主的爭權奪利。

一個政黨要能扛起治國的責任,則必須有一套治國的理論。這個理論必須是全方位思考的,符合時代環境、滿足公平正義並能促進國家持續的發展。過去國民黨有國父孫中山先生所著作的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及五權憲法做為理論基礎,因此整個國家在建國的過程中,雖有各種內憂外患,但都有一個目標及方向做為一循持續進行建設與發展。

時至今日,綜觀國內兩大政黨,似乎在「核心價值」與「治國理論」這兩大可以促進民主政治與政黨政治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上還有很大的不足。

以民進黨而言,他們是以取得執政權做為目標,台灣主體論(台獨)做為理想(並發展了許多種說詞及論述,但都不是治國理論),而以指稱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方式做為競爭的策略。在這樣的基本思維框架下,讓我們看到民進黨是以唯物辯證法的核心理念,用鬥爭的手法,無所不用其極的顛覆體制與傳統價值、羞辱執政的國民黨、阻止執政者的表現(進而也阻止了國家的發展),做為其奪取政權的手段。因此,他們的言行中經常出現種種自廢民主制度武功、言行翻來覆去前後矛盾的諸多匪夷所思的行逕就不足為奇了。至於治國理論,除了因應不同團體或族群所說的片段主張或承諾(當然若進一步檢視,將可發現有許多是彼此對立或難以發展的好聽說詞)外,看不到一整套(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外交、軍事、…)福國利民、因應時代與國際環境循序漸進的治國理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