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提過,臺灣從清代開始,就有許多羅漢腳,「乞食寮」等民間慈善機構也應運而生。其中,自 1923 年成立至今的「愛愛寮」,創辦人伉儷施乾、清水照子,兩人靠著家產、積蓄、官方的補助與民間的捐贈,提供當時許多乞丐、精神疾病患者、痲瘋病患、鴉片成癮者等一個收容、甚至是技能訓練的場域,其事蹟不僅受到總督府及日本天皇的肯定,更使得當時的台北「找不到任何無家可歸者。」
近一個世紀後, 2014 年世界街友日當天,由長期致力於街友議題的芒草心協會,在一位曾參加過 Unseen tour 而深受感動的志工推動之下,「街遊」正式上線。現在,你可以在網路上預約行程,並在最瞭解街頭巷尾、身懷別處聽不到的故事的導覽員帶領下,體驗臺北城中區、萬華區最在地、最有血肉的真實脈動。
街友「問題」,到底是誰的問題?
換個角度、貼近一些看,街友與我們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我們急著打 1999 、請警察或社工驅趕街友,或者裝作視而不見、快步遠離的時候,也許可以思考,一座號稱進步與多元的都市,該用什麼角度理解街友?該如何以治本的方式,打造一座與包含街友在內、所有經濟弱勢者們共存、共生、共榮的城市?從居住、醫療、教育、工作、社福等面向,這座都市還可以做些什麼?
開始思考、討論,便是世界街友日存在的目的之一。讓我們在歡慶國慶之際,也能跟上國際的腳步,重新思考無家可歸者、重新思考人與城市、重新思考公平正義。
*作者為人生百味有限公司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