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有影片取名「假如沒有中華民國」,分析假如沒有中華民國,台灣會是什麼樣子。中華民國的時間跨度與地理輻射範圍事實上不僅止於覆蓋1949年後的台灣,該片歷史縱深過於狹窄,實在太小看了「中華民國」。
歷史很難談假設,但在一種情況下是可以這麼做,而且有正當性。就是回到歷史的場景,從當時已經出現的歷史條件出發,再根據當時與後來人類的經驗法則,比較不同條件下可能造成的不同結果,而非憑空設想。
中華民國是被創建的,不是無端自然發生的,創建者與支撐者都是具體的人們,最重要的當屬這些人們的領導人,其中三人為最重要:孫中山、蔣介石與蔣經國。做如此的選擇是依據各個當時代的歷史現實與條件,條件包含了外在客觀的狀態與三人主觀的素質。
孫中山領導劈斷專制龍根,首出現代化思想
晚清政治腐敗,外侮不斷,割地賠款,國家阢隉不安,亡國危機須臾不離。當時或有倡議改革,力謀振衰起敝者,盡一時人尖俊彥,如康梁與戊戌六君子之輩,但皆仍陷溺於貨與帝王家、貪圖封賞的專制奴才窠臼。孫中山於當時不過一留學香港洋學堂出身的醫生,論聲望、家世與學問都難與康梁輩並列,但能洞燭世界大勢,首倡民主革命,高舉「天下為公」,糾集同志創建「中華民國」,一刀鍘斷中國千古帝王專制的龍脈。自此,無人能再稱孤道寡,世襲罔替,民主的根苗自此堅實種下,中國史上真正現代化的發芽也自此苗長出,這是中國歷史幾千年來無人能及的第一大功。非孫氏,當時無人能辦此!
孫氏雖非社會科學思想家出身,但憂國憂民,勤於思考問題,所著《三民主義》首開中國人獨立自創現代化思想的先聲。固然受時代侷限,但為當代同儕遠遠不及,只是後人未能繼承發展,以致成為教條,殊為可惜。其中精神如弘揚固有文化、民有民治民享的民權思想、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節制私人資本以求均富、…等等依然切中今日時代之弊,走在今日時代的前端,具有現實的意義,比破爛的「馬克思主義」禁得起辯證,不知高明多少倍。非孫氏,當時無人能辦此。後人不知珍惜發展,蹉跎糟蹋了寶貴的歷史資產猶不自知。放眼當時中國,列寧只看上孫中山一人,方有孫氏聯俄容共,為日後北伐奠定基礎。
沒有蔣介石,抗戰難成功
孫氏謝世,若不是老蔣總統領導,北伐難有成功,胡漢民、汪兆銘、廖仲愷、戴季陶、…之輩黨內資歷顯赫,無人能辦此。北伐成功令中國具備起碼的統一形勢,黃金十年的建設,為對日抗戰秘做準備。當時,連斯大林都一再告誡中共,全中國只有蔣介石俱備領導中國抗戰的條件與號召力,力主西安事變和平收場,可見老蔣於歷史情境中獨特而關鍵的地位於一斑。非老蔣,無人能辦此,絕非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