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美國之音近期訪問了直接參與見證了這場歷史性變革的自由派經濟學者茅於軾等人。 茅於軾先生在訪談中從1976年毛澤東去世談起,通過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和八九六四前後中國政治經濟的走向,撫今追昔,對比當前的形勢,分析了經濟與政治的關係,以及改革開放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深遠影響及重要意義 。
茅於軾:毛澤東是1976年死的。我們是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的,到今年2018年,正好是四十年。
改革開放的成功,就是毛澤東時代的徹底失敗
所以說,改革開放的成功,相對來講,就是毛澤東時代的失敗。他那個時候是徹底的失敗,對內對外,都是把中國搞成最落後的國家。
總結起來可以說,市場化是很成功的。中國財富值、生產在全世界算好的。但是這個好處,要有政治上的清明做保障,否則長不了,比如說貪污腐化的問題,這對市場化是一個傷害。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治上的清明,言論的自由,老百姓的監督,強調獨立的司法。這些你不能做到,市場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其實現在可以看出來,中國的市場化主要的障礙就是來自權力的干預。
80年代是中國政治最開明的時代
80年代我回顧是中國政治最開明的時代,那時候是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拿我個人來講,80年代,我每年到北京和外地,主要是各個大學,發表的演講,每年至少是四十次,最多是六十次。相當於平均一個禮拜一次。但是這個過程到了89年64停下了。
80年代的政治開明,最主要的,或者說我能夠感受到的現象就是言論的開放,出版的自由。我在國內出版共有16本書,其中一半以上是80年代出的,到現在一本也出不了了,沒有言論自由了(笑)。
中國政治的進步,鄧小平起到的極大的阻礙作用
所以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在市場化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但是在中國政治的進步,鄧小平起到的極大的阻礙作用。64開槍,中斷了80年代的發展過程,趙紫陽、胡耀邦下台。
以後大家知道就是江澤民、胡錦濤。他們就是維持一個局面,沒有很大的改革開放的決心,造成今天不進不退的局面。雖然我們不斷還在喊改革開放,實際只是變成一個口號,沒有實際行動。
所以講鄧小平對市場化改革方面有功,在政治走向清明、開放,他是有過的,而且這個問題,到現在沒有解決,看起來也不大容易解決。
如果按照80年代的趨勢不斷往前發展的話,今天的政治就會完全不同了。
習近平沒有自己的治國觀念,拿毛澤東的方案來用
治理國家要有idea,要有觀念。毛澤東是有一套觀念的,儘管他的觀念並不對,但他確實對治理國家,形成了一個自洽的應對的方案,這個是很抽象的治國方案。我覺得習近平到現在沒有發展出他自己的治國觀念。所以他比較方便的拿毛澤東的治國方案來用。當然隨著形勢變化,不完全是那一套。但是他確實沒有他自己的(治國方案)。就是,你打算把這個國家,走什麼方向,你的目標。通過什麼道路?用什麼人?這一套問題,你如果沒想清楚,自然而然就找毛澤東的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