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印順大和尚:到倫敦取經的中國僧侶

2015-10-27 16:18

? 人氣

印順大和尚則表示,他認為,他出家趕上了一個很好的時代。他以深圳弘法寺為例,在他出家前,該寺的建築面積是由2800多平方公尺,但今天則擴大至7、8萬平方公尺。其次從信眾人數來說,當年弘法寺的信眾人數是2100多人,現在是上百萬人,而深圳常住人口只有300萬人,但流動人口高達1800萬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國佛教問題

當被問到近年來中國佛教界出現的問題和爭議,其中包括有關少林寺的種種傳聞和指控時,印順大和尚表示,佛教界是一個行業,因此這個行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是正常的,而且一些人再沒有成為佛之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正常的。但是大家的焦點應該是放在個別的事件還是整體的發展,這是一個思路的問題。

他還透露說,泰國官員曾經親口告訴他,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後期,泰國也曾出現過針對佛教界領袖的「抹黑」事件,導致一些佛教領袖落馬甚至自殺,引起泰國社會的極度混亂。但後來經查明,者都是某些國家和某些組織精心策劃的。

印順大和尚繼續說,他希望這些事件不會在中國發生,但不幸的是,在每個事件背後都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事件的發生。

不過,當記者追問,這只看不見的手究竟來自中國國內還是海外,印順大和尚並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我想每一個人心裏邊都有一個答案」。

中國道德危機

中國近幾十年來推行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經濟出現了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批評,中國的社會道德淪喪,不少人缺乏道德和宗教信仰的約束,為了追求金錢財富而不擇手段。對於這個問題,印順大和尚以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一段話作為回應,「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代,這是一個迷失的時代。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這個世界我們擁有一切,這個世界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每個人正在走向天堂,我們每個人正在走向地獄。」

他說,狄更斯在150年前說的這番話是針對當時英國的情況,而在150年後的今天,這段話在中國及世界仍然適用。因為物質沒有帶來幸福,經濟的發展也沒有為人們帶來歸宿。

而鼓勵人們唸經信佛能否挽救中國的道德危機呢?對於這一問題,印順大和尚則表示,作為一名和尚,他當然希望大家通過佛教建立宗教信仰,但是任何一個宗教的發展都要回應對社會的關切,即使不能引領時代,也要適應時代,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

撰稿:BBC中文網記者 李文
責編:路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