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天貓國際」插旗國內農產是福?是禍?

2015-10-31 05:40

? 人氣

天貓國際插旗台灣?(截取自youtube視頻)

天貓國際插旗台灣?(截取自youtube視頻)

國內媒體報導中國阿里巴巴旗下網路購物平台「天貓國際」(Tmall Global)透過台灣網購平台Payeasy與花蓮、台中稻農契作種植台農71號益全香米,收割後透過網購直接賣到中國。儘管目前僅止稻米,但是天貓國際擁有 3.7 億用戶且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去年透過農產品網路交易總額超過1000億人民幣且正快速成長中,目前日本政府正積極與阿里巴巴合作來銷售當地出産的優質水果、稻米等。台灣農業行銷亦須與時俱進,但是因為兩岸關係特殊且未建立兩岸農產糾紛仲裁機制,此種新的兩岸農產品行銷模式帶來的商機以及背後所潛藏的風險值得台灣官方重視並尋求對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首先過去中國官方透過買辦、農會居中大量購買台灣農產品,其中利潤多落入買辦與特定商人口袋,從事第一線生產的農民並沒有實質獲利,導致中國花大錢想收買台灣民心的作法效果不彰,中南部依舊是支持綠營的大本營。為此中國官方改弦更張跳過買辦、農會辦理採購改透過互聯網,由中國企業直接向屬意的農民下訂單並採取契作模式與農民直接接觸並讓農民可以直接獲利。據媒體報導,此次「天貓」的收購價每公頃25萬台幣,比傳統農民交給糧商的價格還多出10萬元收益,由於國內農作價格長期被盤商把持,對於天貓國際的做法農民是會有感覺,也可以藉此提升農民種植高品質農產品的誘因,只是這樣的作法有商機也有風險,我國政府應加以評估是否會影響台灣的糧食安全調控,此非杞人憂天不能等閒視之。

其次農會過去在政令宣導,技術移轉,農民組訓、產銷服務上確實發揮若干功能,但是它同樣是選舉重要樁腳,因而讓農會人事導入政黨、派系爭端,過度重視農貸部門反弱化農會服務功能,也產生許多弊端。尤其近年來部分農會成立的農產運銷公司甚至自國外進口農產品,與成立宗旨替台灣的農產品促銷背道而馳,也帶頭反對「農地農用」改革法案,大幅降低了農民對農會的向心力。而中國官方似乎也察覺到現行地方農會並未全然代表基層農民聲音,部分農會人員與廠商(糧商)關係複雜,因此選擇跳過農會直接與農民交易。為因應未來農業發展需求,我國政府有必要對農會進行改革,而過去民進黨執政時一度企圖透過策略聯盟取代農會功能,後因配套不足以及農會大力反彈而終止。未來應該讓農會的任務單純化以服務農民為主來爭取農民向心力,同時鬆綁長期以來政治與派系對農會人事干預,鼓勵年青農民積極進入農會運作體系讓農會真正成為農民的好夥伴。

再者,由於國內農產品需求市場小,在未來加入區域經貿組織勢必增加國外農產品進口與本土農產品形成激烈競爭,我國政府本可趁此機會徹底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銷技術的全面升級,讓農業脫胎換骨。而中國官方若利用互聯網大量行銷台灣農產品並指定契作農戶,不僅可能讓原本打算離農的農民繼續留下來耕作,也會打亂我國未來的農業布局以及相關政策(如計畫性生產、拓展國外市場、避免過度依賴中國市場、農業騰籠換鳥等)推動,如何趨吉避凶正考驗執政團隊的能力。

最後,中國官方透過互聯網交易讓中資企業可以更彈性更全面的靈活運用雄厚的資金與資源,也能將錢直接撒向基層,對台灣政治經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台灣方面應該要有全面的因應對策,別重蹈紅色供應鏈威脅的覆轍。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