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至今仍有一群人受歧視、鄙夷,特別是在就業及婚姻方面,無力擺脫低下的社會地位。出身,難道真要讓他們永世難以翻身?
東京芝浦肉市,不太顯眼的地方,有一間乾淨整潔的小屋。小屋角落擺著一張桌子,上面是一摞粗製濫造的恐嚇信、仇視郵件----一種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代社會偏見的證據。
在日本,長期以來,屠夫、殯葬工、皮草工、還有其他「不乾淨」行業的工種比如清潔工一直被邊緣化。這種歧視延續至今,芝浦屠宰場的工人也未能倖免。
其實,這裡的工人經手的,可是全世界價格最昂貴、肉最受人追捧的動物。舉世聞名的日本神戶牛肉就是在這裡出產的。上好的神戶牛排,價格足以高到讓人流淚。
工人需要精湛的技藝、長期的培訓和堅定的信心,掌握這手本領甚至需要長達十年的功夫。儘管需要這麼巨大的付出、這麼出色的手藝,屠宰場的許多人還是從來不和外人公開談論自己的職業。
屠夫紀公崎(Yuki Miyazaki)說,「有人問我們做什麼工作,我們總會猶豫,不知如何開口。」
「多數時候,原因是不想連累家人受傷害。如果我們受歧視,可以反抗。如果孩子受歧視,他們沒有反抗的能力。我們必須保護孩子吧。」
封建制
和屠宰場許多其他人一樣,紀公也和日本的「賤民」—「部落民」(Burakumin)有關。
部落民起源於封建時代,最初指的是由從事被視作不潔或者與死有關—比如劊子手、賣肉的、殯儀工—職業的工人組成的隔離社區。
這些社會「棄兒」中,等級最低的叫「穢多」(Eta)。穢多犯了罪,武士可以將其處死而且不受懲罰。記載顯示,一直到19世紀中期,日本一法官還曾稱「穢多的價值相當於正常人的七分之一。」
雖然日本人普遍認為這個詞粗魯無禮,但是現在穢多一詞仍在使用。屠宰場收到的仇恨郵件中,有一封信表述對動物的同情,因為動物是被「穢多」殺死的。
1871年,日本廢除等級制,但是,「賤民」之融入仍然存在障礙。被邊緣化的部落民社區仍然散落在日本各地。
「戶口」要登記出生地址,僱主經常可以要求申請人出示。上面的家庭地址如果「不雅」的話,經常會導致受歧視。
1960年代,日本著力改善部落民待遇,推出多項同化舉措,旨在改善部落民的住房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儘管如此,歧視還是未被消除。
黑名單
1970年代中期,一家部落民權益組織發現,一份長達330頁、手書的部落民人名和聚居地區地址的名單,通過郵購手段秘密出售給僱主。
當時,許多日本大公司使用名單篩選申請人。
直到2009年,「谷歌地球」用了一張公開發售的東京和大阪地圖,其中標明封建時代部落民村落所在地,再次引起對偏見、歧視等問題的關注和熱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