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鼓勵溫和、有限的移民政策的宣傳廣告)
SD移民議題的發聲主力議員、27歲的維契爾(Markus Wiechel)表示,「我們得讓想來瑞典的人知道,他們不受到歡迎。」他承認,自己的發言在幾年前會飽受社會撻伐,但SD如今被視為阻止瑞典經濟受難民威脅的「救星」。隨著情況改變,他說,「我們更受到社會認同了。」
外交大臣瓦爾斯特倫抨擊SD促長了一個對移民抱持敵意的社會氛圍,包括公布難民庇護所的地址。許多庇護所設在鄉間,這裡也是極右勢力較為強盛的地區。目前瑞典移民署已保密處理庇護所等難民棲居之處,以防止他們受到攻擊。
價值觀衝突 瑞典尋求認同平衡
在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難民收容所也曾受到攻擊,但這些攻擊事件在瑞典激起了一定程度的認同危機。
瑞典歷史學家特雷格(Lars Trägårdh)10月接受電台訪問時描述,瑞典正在歷經2種理想的衝突。一種是瑞典本國的傳統價值,這包括高賦稅(幾乎與IKEA同樣成為瑞典的招牌印象)、高就業水平、穩當的住屋保障與社會福利。
另一種則是普世的人道關懷,一個自我期許作為歐洲「人道強權國家」(humanitarian superpower)的形象。長期以來,對人權的重視是瑞典的跨黨共識,也使得政府試圖將幫助弱勢者的道德直覺,置於守護人民基本價值之上。
瑞典首相勒文夫(Stefan Lofven)曾對難民遭攻擊事件表示,「為保全性命而前來瑞典(尋求庇護)的人,應該能夠在此感到安全。......這不是我們所知的瑞典,不是我感到驕傲的瑞典。」
但隨著極右勢力及難民攻擊事件頻率上揚,瑞典必須在難民議題上小心地邁進,才能在不危及本國價值觀的同時,為歐洲繼續高舉人道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