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兩位領導人不是那麼聰明,習近平或許會改以提供與台灣更緊密的經濟往來,以及在亞投行(AIIB)的一席位子。
但這根本是妄想。越來越多台灣人把與中國過於緊密的經濟關係,視為一種對於自身經濟、文化自主權的威脅。事實上,正是因為馬英九不斷試著與中國建立密切的經濟交流,才會導致台灣民眾廣大的不滿,不僅僅對國民黨,更是對整個湍政治的運作過程失望。這也是近來台灣獨立黨派及學生運動崛起、台灣身分政治(identity politics)抬頭的另一個重大原因。
中國介入台灣選舉?
試想一個是沒有選舉過程的中國,與正在進行選舉的台灣,假如兩者做出最合乎可能的智舉,習近平給予台灣某種特許,讓國民黨在必輸的情況下,贏得立法院的席次。這對馬、習兩人來說,都是一種勝利,尤其是國民黨還得以保住立法院。
馬、習的二重唱更會被國際社會包裝成邁向和平、和解的一大步,西方的專欄作家則會高興地搓著手,寫著阿諛的話語,奉承中國和台灣在爭吵不休的政局下,仍推動著和平。
不管7日在新加坡的會面發生甚麼事,事實是,政治就是如此的諷刺,台灣卻將為這個諷刺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政權以來,其領導人首次介入了台灣選舉過程。
這樣的介入並不是中國領導人爭取而來的,而是以一種霸凌者的姿態強行卡入。同時,馬英九為了政治上的利益,甚至同意參與其中,與台灣主權的最大威脅者站在同一邊,完全背叛了當初投給他的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