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全代會廢止總統候選人洪秀柱的提名;「拔柱」事件極粗糙、粗暴,其實朱立倫早就決定要選,只不過越靠近投票日宣布越好,這樣才能將「帶職參選」合理化,並將他及國民黨的利益極大化。
中國國民黨十月十七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召開臨時全代會,全部黨代表一千六百餘人共八百九十一人出席,結果有八百一十二位同意廢止統候選人洪秀柱的提名。
洪秀柱是國民黨百年歷史以來,第一位通過層層關卡、民主機制產生的總統候選人,也是第一位成為正式候選人之後,提名遭廢止的候選人。前述作法動機之不正當、理由之荒謬、程序之反民主,應該都已創下了世界民主紀錄。這是自詡為民主政黨的國民黨之恥,歷史會有記載。
很多媒體將這次事件稱之為「換柱」。實際上這是一次極為粗糙、粗暴、明目張膽的「拔柱」行為,充滿個人私慾,與表面上冠冕堂皇的遁詞無關。
要釐清「拔柱」事件,首先要弄清楚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為什麼在參選之事上前後反覆?
事實上,朱立倫並未反覆,他從一開始就是要選,只不過必須按他的規劃與步調,才能極大化他自己及國民黨的利益。
去年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大敗,六都中只有朱立倫保住新北市,為國民黨留住一線命脈,朱立倫也因此登上黨主席大位。這樣的朱立倫成為藍營共主,是殆無疑義的,面對著二零一六年的艱困總統大選,其實也只有朱立倫最有戰力,能夠與民進黨的蔡英文一拼。但是他卻怯戰、畏戰了。這,是真的嗎?
實際上並非如此,朱立倫並非畏戰之人,而且在當前的情況下,不論勝敗,他也必須一戰,只不過他必須按照自己的設計、步驟出戰。
簡單地說,朱立倫的出戰,必須被動,同時時間點必須越靠近投票日越好,因為唯有如此,他才能將計劃中的「帶職參選」合理化。等待「徵召」,可以用「被動」來淡化對新北市民「作滿任期」的承諾,時間點靠近投票日,則能避免請長假可能引發的負面作用,而投票日前的三個月是最好的選擇,長了會受對方陣營攻擊,承受被迫辭職、補選的壓力,短了會時間不夠而影響選舉戰力。
最重要的是,如此一來,新北市市長之位還在掌握之中,選輸了,可以回任,無論對朱立倫本人或者國民黨,都是策略上的必須,而且是最上策。
可是,這一切的安排,卻被洪秀柱打亂了。
洪秀柱當時看到「三十萬人齊解甲,竟無一人是男兒」,奮勇而出領表參選,希望能「拋磚引玉」。五月十八日,洪秀柱完成連署,成為唯一登記參選的候選人。六月十四日,洪秀柱以高支持率通過「防磚條款」。七月十九日,國民黨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洪秀柱成為第十四任總統選舉提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