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兩黨總統候選人為誰有能力帶領台灣加入美方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及由中方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在媒體面前展開言詞交鋒。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指他當選,台灣才有機會加入TPP跟RCEP,卻未提出具體作法(包括是否繼續堅持牛豬分離)難怪被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譏諷準備不足;雖然蔡英文表示她的團隊已經提出很多帶動產業轉型、讓產業跟國際接軌的計劃,但是對於加入RCEP隻字未題(卻強調新南向政策),對於加入TPP可能對國內農業造成衝擊之具體對策以及是否同意美方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的要求也含混其辭,只透過外圍放話測試外界反映。
其實要加入這兩大區域經貿組織,台灣還有很大的難題要克服,需要直屬總統府的統籌機構,兩位重量級總統參選人的說法嚴格說來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差而已,民眾應該強力督促所有總統參選人面對問題據實回答,別想含混過關。
過去力抗美牛進口的民進黨近來在談論加入TPP對農業衝擊時,常以日本政府推動「攻擊型」農業,加強農產品外銷為例,認為對國內農業未來發展不一定不好,且只要透過原產地証明做出市場區隔讓消費者自行選擇即無需畏懼開放美豬進口。這樣的說法明顯將問題過於簡化也忽略了國內農業的真實情況,並無法真正解決加入TPP給國內農業帶來的重大衝擊,希望這不代表蔡英文的想法,否則貿然開放將會給台灣農業帶來浩劫。
原因在於國內部分種植蓮霧、鳳梨、鳳梨釋迦、芒果、荔枝、蝴蝶蘭、茶葉、優質米等業者獲利高,收入遠超過稻農,可以透過品質差異和自國外進口的低價農產品做出市場區隔,不怕自由貿易帶來的衝擊。但是這部分比率偏低不到總量的20﹪,多數農民在技術、設施、規模上無法達到這樣的水準,很難與國外大量且低成本的農產品做價格競爭,這才是當前農村的真實寫照,如何透過農業結構暨人力調整全面提升農業經營效能,讓國內農產品多數可以無懼於國外進口低價農產品競爭,才是政府在準備加入TPP談判前首要克服的艱巨任務。而開放美豬與美牛進口對國內產業影響程度差異極大,對國內消費者造成的食安風險也大不相同(豬肉為國人主食之一),政府應審慎因應以免造成農村動盪。
再者,日本政府加強農產品外銷係採取一連串配套措施包括:進行農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爭取將日本和食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透過飲食帶動國外消費者對日本食物及食材的消費熱潮;政府結合企業和農會組織建構日本農産品出口的新機制;制定新的農産品安全認證制度,強化對歐美市場出口;積極排除國外農產貿易障礙等,試問台灣呢?
國內農產消費市場小需要國外市場來吸收才能穩定價格。而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曾大力推動「加強農產品國際行銷方案」,強調將全面整合小農參與經營,發展「大而強」的外銷型農業,建立專業行銷體系,輔導設立大型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提高行銷及配送效率等;然而八年過去當初諸多規劃如今安在?而現今執政的國民黨同樣推動「加強國際合作,拓展農產外銷」,實施「強化農產品全球市場深耕計畫」等但是實際效果有限,農產外銷總出口值僅18.4億美元且集中在少數品項,顯現開拓外銷市場其實「知易行難」要如日本政府般制定完整配套,非靠「抄襲套用」;在國內農業普遍存在農民所得偏低、農業高齡化、農業基層勞動力嚴重不足、農產品產銷經常性失衡、中間剝削嚴重、產業結構調整緩慢、品質無法均一化、假農民充斥、良田大量流失等問題未獲有效解決前,想複製日本經驗與作法註定失敗,台灣需要有自己的新農業政策。問題是兩黨的參選人真的做好準備要接受選民的檢驗了嗎?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農漁業雜誌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