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想想如何從「馬習會」中掏出金礦吧!

2015-11-10 12:45

? 人氣

馬習會後朝野彼此指責、批評、辯駁,卻從未思考從馬習會中挖出金礦。(美聯社)

馬習會後朝野彼此指責、批評、辯駁,卻從未思考從馬習會中挖出金礦。(美聯社)

上周六「馬習會」至今,朝野政黨與社會各界陷入一片交相指責、批判、辯駁浪潮中,似乎沒有人嘗試從馬習會中,找出有利台灣的部份,設法從中掏出金礦。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撇開形而上的名詞之爭,馬習會中有關最「務實」的兩岸經貿問題,馬總統提出「兩岸目前尚未結案的議題,例如貨貿協議、兩會互設機構、與陸客中轉等,應儘速處理,以創造兩岸雙贏。」此外,也提出台灣希望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包括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亞投行等。習近平回應是說,他願意討論,樂於台灣參加亞投行、一帶一路這些他們推動的計畫。

理財新知:一張圖 掌握全球經濟脈動

在我方提出的這些經貿相關議題中,兩岸貨貿協議是短期影響台灣經濟最重要的因素,是該列為優先爭取的議題。貨貿談判已進行11回合,雖然在第11回談判時,雙方曾表達希望年底前完成談判的意願,但只要卡住幾個議題,未必能如願。如果能趁馬習會後營造出的兩岸友好的氣氛中,努力推一把,爭取完成談判,對台灣經濟當然是利多。

日前公布的台灣10月出口衰退11%,是連續9個月衰退,也是連續5個月呈二位數衰退。雖然主因是國際經濟大環境因素使然,但其中仍可看出台灣產業競爭力的衰退、經貿邊緣化的隱憂。

在全球進入雙邊FTA(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經貿組織的時代,台灣明顯被拋棄在外─或是自我放逐在外。與亞洲國家有關的幾個已上路或談判中的區域經貿組織─不論是TPP、RCEP、東協加一、東協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等,台灣全部未能參加。更別提台灣對外簽的FTA的「質」與量都遠遠不如競爭對手韓國,待明年中韓FTA上路後,台灣經貿邊緣化的壓力會更重。

FTA的談判,既是一個非常專業與技術性的經貿談判,涉及數千甚至上萬項的商品、各種產業,雙方都要考慮本身的產業層次與利益,錙銖必較、曠日費時;但也是高度政治性的談判,在整體政治考量、全盤評估下,是有可能跳過許多經貿細節而完成。

這從中韓FTA的完成即可看出─習近平去年7月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朴槿惠共同宣布要在年底前完成談判,到11月的APEC峰會中,兩人就共同宣布完成談判,並在今年6月正式簽署協議,明年正式上路。

兩岸貨貿涉及8800項商品,也已經過11回合的談判,如果能乘馬習會之風儘快結束談判、簽署協議,對台灣之利當遠超過其它口舌之爭吧?此外,如加入亞投行一事,雖然亞投行的利益遠不如貨貿顯著,但台灣既然早已申請加入,馬習會中習近平亦已有所承諾,那就「打鐵趁熱」儘快著手吧;RCEP是由中國主導,台灣至今仍止於口頭表達想加入,尚無進一步行動,此時亦可嘗試探路。

當然,馬政府即使爭取到任內完成貨貿協議,仍有一個風險─繼任的政府接受與支持與否。儼然已是勝券在握的民進黨蔡英文,是該對貨貿表態─如果馬政府完成貨貿談判,她是否支持,會推動實施?還是要自己上任後談(因為怕馬政府賣台嘛)?或是蔡英文根本反對貨貿協議?

蔡英文是該說清楚,更該想清楚,她提出要聯合日本往東南亞、印度發展的「新南向政策」,如果未能顧好原本占台灣出口近4成的中國這塊拼角,是否終為鏡花水月?

不論是那種觀點、不管是肯定或否定,都不否認馬習會營造出兩岸友好、融洽的氣氛;乘著這個良好氣氛,台灣該用心在其中尋找有利台灣的部份、挖出金礦、儘快落袋,而不是把所有目光、精力放在爭辯既無聊又無謂的言語細節、甚至穿著上。如此勇於內耗的台灣,終究是挖不出那埋藏卻又醒目的金礦。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