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華人:無處不在卻又備受爭議

2015-11-11 06:13

? 人氣

黃志山:我們跑不掉自己是中國人的。(BBC中文網)

黃志山:我們跑不掉自己是中國人的。(BBC中文網)

在緬甸,華人的身影無處不在。緬甸的最大城市仰光和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都與中國淵源深厚。與穆斯林等族裔不同,這次大選中,緬甸華人都被允許參加投票。然而,對許多緬甸的華人來說,政治參與仍然是一件遙遠的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30歲的譚偉民是緬甸的第三代華裔,目前長期居住在仰光。與這裏大部分躋身商業交易的華人不同,他從事的是文字編輯工作。「從小我的父輩就叮囑我,不要參與政治集會和示威,」他對BBC中文網記者說。

緬甸3%的人口為華裔,總數約為164萬。在曼德勒,華人人口佔三至四成。這一數字相對東南亞其他國家的華人數並不算多。但在緬甸,華人所引發的爭議並不少於其他國家。

身份認同困境

對這裏的華人而言,1960年代發生的大規模排華事件,是至今仍心有餘悸的。「也可能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這裏的華人對政治的態度通常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譚偉民說。「在緬甸,從政的華人極少,華人認為只要把經濟搞好,生活過好就行。」

這種看法在中國也不少見。那麼,作為生活在緬甸的華人,怎麼看鄰國中國呢?「對緬甸的華人來說,我們是很羨慕中國的,」譚偉民對BBC中文網記者說,「那裡基礎設施好,人民生活也好。」不過他說,雖然自己有邊民證,但無法前往中國工作。「在緬甸,我們是中國人;在中國,我們又是緬甸人。」

或許由於歷史的原因,這裏的許多華人都有身份認同上的困惑。「我們跑不掉自己是中國人的,」72歲的退休華商黃志山在仰光對BBC中文網記者說,「在這裏,我們也講自己是中國人。」

雖然只在1990年跟團去中國旅行過一次,但黃志山一直關注著中國的動態。他是緬甸的第二代華人移民,父母在二戰後從中國抵達緬甸。他說,當時他到中國時,還覺得那裡馬馬虎虎,「但現在看來,90年的中國要比今天的緬甸還進步。」

《我是真正的曼德勒居民》

那緬甸人又是怎麼看待華人和鄰國中國的呢?由於缺乏相關的民調統計,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多年來,研究人員只能通過新聞事件(如停工的銅礦)和文學作品將華人的地位一窺究竟。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政治學系的Min Zin就曾試圖了解緬甸華人的社會生存狀態。他通過緬甸的當代文化作品與經過審查的媒體作品、詩詞和笑話等試圖解答這一問題。

他在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道,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緬甸人對華人的態度是友好的,原因是那時左傾的作者和話語佔據緬甸社會的主流。文學作品中對華人態度的真正轉變是在緬甸1988年的大規模民主運動和軍政府掌權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