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訪問英國 國內陰影揮之不去

2015-11-13 08:15

? 人氣

印度總理莫迪到訪英國(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到訪英國(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猶如搖滾巨星式的多國巡迴之旅,12日抵達英國倫敦,這也是印度總理自2006年以來首度拜訪英國。在2010年上任之後,已前往印度3次的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表示自己「非常興奮」,稱莫迪到訪是一次「歷史性的機會」,讓歷史關係緊密的英印兩國聯手克服現代的挑戰,「印度總理莫迪與我會緊抓住這個機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4年成為總理以來,莫迪已出訪中國、法國、德國與美國等27個國家,英國是他第28個目的地。他強調經濟改革,希望確保印度作為全球第9大經濟體的未來,可與國際貿易有更密切的接軌。

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BJP)8日在印度比哈爾(Bihar)蒙受悽慘敗選,這顯示莫迪的經濟改革之路並非人人買單。他本人在競選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這次敗選也可視為對他領導形象的一次重挫。

強化兩國現代合作關係

莫迪表示,這次訪問英國的目的是強化與英國的合作關係。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弗雷澤(Christian Fraser)表示,兩國預計將簽訂價值100億英鎊的貿易合約。弗雷澤指出,成長中的印度經濟對英國工業與貿易活動至關重要。印度企業在英約僱有11萬名員工。

印度總理莫迪到訪英國(美聯社)
印度總理莫迪到訪英國(美聯社)

英國內政特別委員會主席、工黨議員瓦茲(Keith Vaz)撰文指出,這是英印關係的重要一刻。不只因為兩國領袖將在貿易與外交等層面上交換意見,也因為在英國的印度族群的公眾能見度,已來到歷史新高。無論在商業、學術、政治層面上,印度族群都對英國有重要的貢獻。

瓦茲指出,卡麥隆無疑從兩國的歷史與文化連結中,看見深化貿易的潛力。印度崛起的消費力,可以成為英國一大出口市場,製造更多工作機會。瓦茲相信,英國不只想做印度歷史上的朋友,更需要成為印度現代的平等夥伴。

抗議印度人權未得伸張

「Awaaz Network」在倫敦國會大廈上投影「不歡迎莫迪」(MODI NOT WELCOME)。(Awaaz Network網站)
「Awaaz Network」在倫敦國會大廈上投影「不歡迎莫迪」(MODI NOT WELCOME)。(Awaaz Network網站)

莫迪抵達前4天晚間,對抗南亞與英國宗教歧視的世俗組織「Awaaz Network」在倫敦國會大廈上投影「不歡迎莫迪」(MODI NOT WELCOME)的大型影像訊息。抨擊莫迪領導的國家主義政治活動已走向極端,對弱勢族群帶來威脅。

在倫敦白廳的抗議人士(美聯社)
在倫敦白廳的抗議人士(美聯社)

莫迪與宗教暴力活動沒有直接關聯,但許多批評者認為,他的沉默與不夠真誠的遺憾,助長了國內印度教族群對弱勢宗教與無神論者的敵意及暴力。過去數個月間,已發生多起穆斯林因食用或殺害印度教視為神聖動物的牛,而被宗教狂熱分子私刑處死的案件。

包括麥克伊旺(Ian McEwan)、魯西迪(Salman Rushdie)與麥克德米(Val McDermid)等逾200名作家,向卡麥隆提出一份聯名信,要求英國首相在公開及私人場合,施壓莫迪提升印度的言論自由。信中描述印度國內對異議的敵意氛圍越趨濃重,也提及自1992年以來,至少37名記者遭到謀殺。聯名信要求莫迪保護作家、藝術家與所有批判分子擁有更大的表達自由。

莫迪與卡麥隆在聯合記者會中,強調兩國的歷史連結,與未來的貿易合作前景。卡麥隆期望英國能成為印度在外投資的首選,並讓倫敦成為盧比(Rupee)債券的離岸核心。莫迪則表示,英國為印度第3大外來投資國,兩國已決定將定期舉辦雙邊峰會,他相信英印合作關係還將往上提升。

針對印度國內的宗教壓迫情事,莫迪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印度憲法保護每個人的思想自由。他表示,在印度發生的任何一起攻擊事件,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堅決守護每一位人民的自由。」

莫迪首日行程還包括在國會發表演說,訪視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在國會廣場的塑像。13日,他將與英國女王共進午餐,並在溫布利體育館向6萬人發表演說;這將成為印度在英社群的一大盛事。離開前,莫迪也將訪視「塔塔汽車」(Tata Motors)在英格蘭索利赫爾(Solihull)的工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