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有一個歐巴桑見了忍不住譏諷一句,你好手好腳跟人家領什麼待用麵,領取待用麵的中年人流露出落寞的神情說:「我是從新莊搭公車來,這碗麵是要帶回去給我90歲的媽媽吃,我低收入戶、身障證件都帶了。」顏維勳說:「你包回去給你媽媽吃,那你呢?」他說:「我們兩個吃一碗就好了。」
走進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青翠市場,一個轉角就能看到一家人潮川流不息的攤販,攤裡的大白板寫著「待用什錦麵」,下面寫滿了目前各界捐贈的待用麵數量,仔細查看才會發現,攤子上有個不明顯的招牌寫著「行善麵店」,這裡是顏林蔭行善麵店,也是台灣第一家發展「待用制度」的小吃攤。
待用麵店 好心人捐款供需要者吃麵
待用制度(suspended)起源於義大利拿坡里的一間咖啡店,該咖啡店的消費者多為工人階級,當某人遇到好事時,便會在咖啡店付2杯咖啡的錢但只拿走1杯,剩下的1杯就供需要的人免費領取,而待用麵則依據此信念,接受善心人士金額捐款,將金額換算為碗數供需要的人領取。
「你要不要吃麵?很好吃喔!」老闆兒子顏維勳搖著大鍋、揮著鍋鏟問,接著爆香高麗菜絲及肉絲,再一一加入蝦仁、蛤仔、魷魚各種海鮮,不用幾分鐘,一碗色香味俱全的什錦麵就出現在眾人面前,這是店裡的招牌待用麵,而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訝異於其顏維勳廚藝的精湛外,最令人難以忽視的是他滿是刺青的手臂。
顏維勳 待用麵制度推手
顏維勳是促成待用麵制度的重要推手,也是媒體採訪待用麵店的焦點,15歲因失手殺人而幾次進出觀護所及監獄,隨後因大澈大悟而一手推動「環島行善團」及愛心待用麵,其「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勵志故事,為待用麵增添幾分傳奇色彩;採訪當天,儘管顏維勳和同樣滿身刺青的朋友張再興、陳修將只是靜靜站在麵攤一角,也讓人有種恍如置身電影《艋舺》的錯覺。
說起待用麵的起源,顏維勳說從3年前開始行善並關懷個案開始,他一直在想些幫助都是有限的,好像沒辦法立即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後來偶然在網路上看到待用咖啡,覺得這個概念可以立即讓需要的人取用,也能順便關心來吃麵的人,因此便決定由家中的麵店先做起。
「今天會來吃這碗麵一定會有問題嘛!就是家裡經濟狀況不是很好,或某方面弱勢,就是不敢啟齒的那種。基本上有些人剛開始來吃這碗麵,到後來有的人會不好意思來,他們覺得吃這碗麵需要非常大的勇氣。」顏維勳說儘管待用麵歡迎任何人領取,但要開口也需要很大的勇氣,通常顧店的顏媽媽也會貼心地先看看客人的感覺,主動開口詢問。「剛開始來的時候我媽就會先看,看他的感覺,其實他們都會點頭,就會說我要吃麵,我媽就會說是待用麵嗎?好好好!那我煮給你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