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貧富不均》選摘(下):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取捨

2015-12-01 04:20

? 人氣

貧富不均加遽成為21世紀全球問題。圖為孟買的勞工在街頭呼喊口號,反對勞動惡法。(資料照片,美聯社)

貧富不均加遽成為21世紀全球問題。圖為孟買的勞工在街頭呼喊口號,反對勞動惡法。(資料照片,美聯社)

公平與效率之間必定要有所取捨,這樣的觀點源自於古典福利經濟 學。福利經濟學第一定理(First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說,在某 些條件下,完全競爭市場的均衡是有效率的,意指任何人都無法在不損及 他人的福利之下變得更好。這稱之為「柏瑞圖效率」(Pareto efficiency),以義大利經濟學家柏瑞圖為名(這位經濟學家也以用柏瑞圖曲線〔Pareto curve〕描述所得分配而聞名)。在沒有政府干預之下,市場就能自行運 作,並得出有效率的結果,這正是某些人憂心本書所提措施會「把餅做小」 的理論基礎。圖 9-1 便展現這樣的說法,圖中以所得代表福利,顯示兩群人(收入前 1% 與收入後 99%)的位置。假設大家認為競爭均衡下的分配貧富 不均太嚴重。如果政府可以在沒有成本的條件下執行重分配,那麼就能達 成最佳結果,沿著「總所得固定」這條線移動。但實際上,政府採行的徵 稅與移轉工具成本極高,因此得出的是「次佳」前緣,如圖 9-1 的實線 1。 要對所得前 1% 的人課稅後移轉給後 99% 的人,會產生成本,比方說可能是從前 1% 的人身上徵得 100 億元的稅金、但僅有 80 億元可以用來移轉。這種 情形就是第一章所說的「漏水水桶」。總所得減少,在最極端的情形下,可能沒有任何資金可供移轉,因為前 1% 的人會減少他們的總所得,導致收不到任何額外稅收。這就是圖 9-1 中的「X」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扭轉貧富不均圖表
 

但在得出結論之前,必須先考量福利經濟學第一原理要在哪些條件下成立。這些條件很嚴苛:(一)家戶與企業的行為模式必須遵循完全競爭 原則(亦即價格和薪資都是給定的,個體無法影響);(二)必須要有一整 套的各類市場,不管是目前或未來,所有產品與服務的供需均相等;以及(三)必須要有完全充分的資訊。這麼說來,顯而易見的是,這些條件並不 能套用在實際的經濟體裡。很多市場裡都有極強大的壟斷性競爭力量,企 業是價格制訂者,而非價格接受者。在勞動市場裡,有勞工和工作配對的 問題,勞工和雇主都能就薪資進行協商。本定理假設市場會結清;但現實 中卻看得到很高的失業率,以及其他市場失靈的信號。此外,也少有市場 供人們買賣未來的產品和服務。比方說,基本上我們就不可能拿今天的時間換取十年後的照護供給。資訊並非完全充分且免費取得;反之,這是一 項珍貴的商品,有人會願意付錢購買。

一旦我們看懂了現實世界經濟的特質,那麼立論的性質也會隨之改 變。我們不能先入為主假定市場經濟的本質是有效率的。此外,我們一開 始思考要用哪些措施縮小貧富不均時,也早就有政府在干預經濟體。這些 提案要進入的並非一個沒有稅賦、移轉、規範,或其他政府干預手段的原 始世界裡;確實,我們很難想像有哪一個經濟體是在沒有政府的條件下運 作。也因此,現在的問題就變成要拿不同結果來比較。在我所提的十五項提案中,利用稅賦與社會移轉以改變市場結果(例如訂出能維持生活的薪 資),或是重新分配結果,很可能有一項,甚至是每一項,都能把這塊經濟 大餅做大。而且每一項提案都要根據其價值來衡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