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一家廣受歡迎的數位電視公司將中國國家電視頻道加進了它價格最為親民的節目套組,卻將其他國際新聞媒體拒之門外。葡萄牙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推出一個「中國時間」節目,其中包含了中國官方媒體製作的內容。一名台灣商人因為協助對中國持批判意見的廣播電台而在泰國遭到逮捕。一家部分為中國所有的南非報紙突然取消了一個定期的專欄,因為其中有文章談到中國在新疆的鎮壓。
以上只不過是過去一年裡發生的幾個案例,顯示了中共日益增強的在世界各地發送其重點關切的宣傳和言論審查的能力,同時它還在國內繼續強化媒體和網路管控。
2018年的全球媒體攻勢包括以下五個主要趨勢:
1. 對外國媒體施加影響力 手段更加咄咄逼人
北京在對外宣傳方面不加掩飾的野心在2018年展示無遺。中國當局把一種得心應手的戰術運用在了更加廣大的規模和領域——將中國國有媒體的內容植入外國新聞媒體,官方檔案將這種手段稱為「借船出海」。
今年7月《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針對海外中文媒體的中國官方媒體內容調查分析,發現與往年相比在2016至2017年期間,中國官方媒體與海外媒體簽署的協定數量出現激增,公佈的協定總數超過200份。而上周《衛報》發表了一份歷時五個月的調查報告,發現了《中國日報》以「中國觀察」的名義在超過30個國家的出版物中發佈社論式廣告增刊。這個調查還顯示,播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節目的廣播電台從2015年的14個國家、33家電台增長到今天的35個國家、58家電台。
作為「一帶一路」計畫的一部分,北京在今年6月主辦了一個新聞記者論壇,參加者有來自47個國家的將近100家媒體的代表。活動主辦方,隸屬於中國政府的「中國記協」,後來受命為此論壇成立一個永久性的秘書處,並為一個一帶一路記者聯盟起草規章。
居住在美國的民主倡議人士和中國媒體觀察者陳破空說,中國外交人員正在「更加積極地干涉」美國某些中文媒體的編輯決策,並且行為方式越發地「目空一切和咄咄逼人」。上文提到的《金融時報》調查報告發現,由於受到中國領事官員的直接或間接的壓力,海外中國社區的很多企業不願意在對中國政府持批評態度的媒體上刊登廣告。
2. 透過掌控媒體所有權和基礎設施 擴大影響力
中國問題學者安-瑪麗.布萊迪(Anne-Marie Brady)曾經警告說,中共官員會從僅僅是「借船」轉而「買船」,也就是直接併購外國新聞媒體。事實上,中國國有企業和親共的企業大亨們一直試圖收購中國大陸之外的主流媒體公司。中國科技富豪和中共黨員馬雲在2015年底收購了香港的《南華早報》,隨後在2018年發生的幾起事件加強了人們對這一收購將降低報紙獨立性的擔憂,其中包括中國官員8月份不請自來出現在編輯部會議上。在南非,兩家與中國政府有關聯的公司2013年收購了南非第二大媒體集團的20%的股份,這個集團在2018年突然撤銷了評論員阿薩德.艾薩的每週評論專欄,因為他之前寫了有關中國在新疆大規模拘禁穆斯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