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梵簽署主教任命協議,到協議後3個月第一個人事案,下令兩位中國地下主教讓位給愛國主教,都可看到教宗方濟各強烈的個人意志與色彩。
9月22日中梵簽署協議後,教宗親上火線對媒體說,協議是他簽的,他負全責。教宗特使要求閩東地下主教郭希錦讓位給愛國主教詹思祿時,也強調這是教宗本人的意思,希望郭希錦為中國教會的大局犧牲。
教廷背棄了中國的地下神父與教友?
教宗對中國如此「大膽東進」,動機引起各方揣測。同情中國地下教會一派,以香港退休樞機主教陳日君為首,他們認為教廷背棄了長期效忠教宗的地下神父與教友,背後因素頗為不堪,例如教廷國務卿是為了實現自己卓越外交官的權力私慾,或教宗的拉丁美洲背景使其具親共色彩。
為教廷辯護一派,則認為教宗替天主教在中國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梵蒂岡內部通訊」記者瓦倫特(Gianni Valente)表示,中國原本和教廷立場衝突,雙方忽能站到同一陣線,正好證明中國教會局勢有可能改變。
折衷派則相信教廷主事者的立意良善,妥協只是為了實現更宏遠目標,卻也憂心教廷玩輸中國,偏離教義落入世俗權力遊戲陷阱。耶穌會重要期刊「美國」(America)12月7日即撰文警告,中梵協議是一場豪賭。
各方都掌握了部分事實,全貌仍像霧裡看花,因為教宗方濟各經常不按牌理出牌,令人難以捉摸。
他的公眾形象是濟弱扶傾代言人,特別關心移民、難民。今年4月有信徒批評教宗過度支持移民,他立刻發表宗座勸諭,反擊批評者像只顧選票的政客,不像真信徒。6月美國總統川普執行「零容忍」非法移民政策,方濟各也跳出來痛批川普不道德。
方濟各的「選擇性噤聲」是為了「不斷對話」?
但是中梵協議後,中國政府志在消滅地下教會,教宗對地下神父和教友的苦難,從未公開聲援。當美國、歐洲多國都出面捍衛人權,批評中國在新疆的「再教育營」,教廷也沒有置喙。
方濟各的「選擇性噤聲」不是頭一遭,去年11月底他訪問緬甸時未提受迫害的羅興亞人(Rohingya),引起輿論批評。結果12月初教宗轉往孟加拉,馬上接見一批羅興亞難民並請求他們寬恕,讓緬甸網友形容他像變色龍。
方濟各事後解釋,他在緬甸未提羅興亞,是為了維持與緬甸官方的對話。中國古代兵法有卅六計,方濟各的外交錦囊裡彷彿只有一個妙計,就是「不斷對話」,他眼中沒有不能坐下交談的對象,為了對話,沒有不能踏入的禁域。
在他25次出國訪問中,多數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衝勁,例如2016年,他跟俄羅斯東正教牧首相約在古巴見面,癒合基督教會千年大分裂。為替此行鋪路,教廷不但避免直接批評俄羅斯介入烏克蘭內戰,方濟各還告訴對方:「你想會面的地方我都可以去,你告知,我就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