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關廠工人和無薪假,王如玄解釋都是在陳菊時代就開始的,她還堅持無薪假不能低於最低工資,關廠工人則是陳菊提告在前,陳菊的說法是因為前任許介圭「貸款」給工人,以至於遭到監察院糾正,為了「保護(勞委會)同仁」不得已象徵性的告了十人;王如玄則說因為十五年追訴期即將屆滿,不向關廠工人追溯債權,「(勞委會)同仁馬上就要面對瀆職、圖利和監察院的糾彈」,陳菊和王如玄在面對關廠工人時,她們的第一考量是「保護勞委會同仁」,而非保障一無所有的工人,由是觀之,只要坐上了政務官的位子,思考不因政黨而異,其價值有何進步與保守之別?不論什麼政黨進入這個以自我保護為前提的官僚系統,還能有多少進步空間?
國、民兩黨還有爭點可為價值選擇的判準,親民國黨聯盟的組合就真叫人不知從何說起,徐欣瑩若非脫離國民黨自組民國黨,她從來不是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政治人物,但小黨突圍,無可否認這是奇招也算是高招,畢竟民國黨有資源有信眾,動員動輒破萬,選舉還有勢可造,然而,以宗教信仰為政黨基底,能謂之進步嗎?
當政黨或政黨的總統參選人本身價值差異性有限,要求副手搭檔成為價值象徵,未免可笑。美國兩百多年歷史中,有九位副總統任內接任總統,只有四位任滿後順利當選總統,台灣自有直接民選以來,從來沒有一位副手接棒成功,因此,對於扮演演「應命備位」的三組參選人的搭檔,平實看待即可。主場還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已然展現團隊戰力,對應倉促成的親民國黨聯盟、和到現在整軍都還整不出所以然的國民黨,看來,選前最後兩個月,依然可以從容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