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非常關注兩岸因素對台灣「大選」的影響,尤其是兩岸領導人會面後,兩岸關系發展出現一些積極發展態勢,外界更想瞭解兩岸議題對台灣「大選」產生的影響。對此,我們需要做出科學、客觀的認識與評價。
影響台灣「大選」的因素眾多,其中,政黨力量與候選人是兩個最重要的基本要素,兩岸關係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敏感性與重要性,確實對台灣「大選」有重要影響。在2012年「大選」中,兩岸因素即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發揮了關鍵性作用,敗選後的蔡英文因此提出了「輸在最後一哩路」的名言。
那麼,2016年「大選」,兩岸因素會有多大影響力?其實,並不易準確估計。我們必須清楚,兩岸因素只是影響選舉結果的眾多因素之一,能否發揮關鍵性作用,則是要有一定條件的。只有在藍綠力量比較接近及島內民眾普遍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出現重大擔憂情況下才可能發生,一旦藍綠力量對比過大或兩岸關係發展比較平穩、不會出現太大危機意識情況下,兩岸因素的影響力就會大大降低。
這次「大選」就呈現這一顯著特點。一方面,藍綠力量差距比較大,蔡英文與朱立倫的民調差距很大;另一方面兩岸關係呈現和平發展態勢,加上在蔡英文提出「維持兩岸現狀」與堅持在既有「憲政體制」主張後,台灣民眾對未來兩岸關係出現重大變化的擔憂心理降低,自然削弱了兩岸因素對「大選」的影響力。
不過,兩岸議題畢竟是重大議題,是台灣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任何候選人都須表態,做出符合自己選情的政策調整。蔡英文選情看好,因此有意淡化兩岸議題,在提出抽象、模糊的「維持兩岸現狀論」之後,就有意避免兩岸議題,主打民生經濟議題。本來,國民黨最初參選人洪秀柱則是主打「兩岸牌」,提出「一中同表」主張,「換柱」之後,朱立倫代表國民黨參選,仍主打「兩岸牌」,只是主張更穩健。
兩岸領導人會面的舉行,主要考慮是進一步確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並不考慮島內選舉因素,但在客觀上必然會影響到選舉。這次會面的舉行,讓本來就十分敏感的兩岸議題發酵,逐步成為台灣「大選」的主軸,朱立倫更加堅定的主打「兩岸牌」,有利振奮國民黨的士氣、凝聚泛藍選民、爭取中間選民支持。同時,「馬習會」的舉行對民進黨的選情造成一定壓力,民進黨在第一時間就表達了強烈不滿,後來面對外界壓力,蔡英文也拋出「三條件」下不排除舉行「蔡習會」,在兩岸議題上更加謹慎。
但在藍綠力量與社會氣勢不利國民黨的情況下,兩岸關係難以成為影響這次「大選」的關鍵性因素,但卻是個無論如何都不能不重視的重大問題,必須面對,謹慎處理。尤其是如果蔡英文當選,兩岸關系發展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對其將是一個極大考驗。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導報特約評論員,授權轉載。原標題為〈正確看待兩岸議題對「大選」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