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日本政府的積極作為,反思台灣政府的苦無做為,其實就可以學習過往的台灣經濟,以農業創匯為主的時代,用農業為火車頭產業,帶領發展工業、科技業等;積極利用現在台灣生產技術的優勢,全面在農、漁、畜生產導入安全溯源機制,更借鏡法國法定產區原產地管制法(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ôlée),學習生產地域的規範與產量的管控,再配合產地嚴控機制,結合許多小農形成較大的面積來生產國際貿易主要品項農產品,將可以季節差異、品質優良、價格適宜的模式,再次創造台灣農產品的外銷高峰。未來,台灣必需要以進口需求國進行戰略分析,且以其所需求做為出口之要件,而不是過去的為出口而出口,甚至是帶有目的之出口行為。大量出口,創造外匯,更亦是創造台灣的影響力,如紐西蘭ZESPRI品牌奇異果,讓消費者在享用時就會聯想到紐西蘭。
因此,若能形成安全生產與食材供應的綠色產業價值鏈,將會有效的建立台灣安全生產模式與國際需求的出口型農業。所以,台灣只要能夠以安全為主的生產模式,定位在亞洲最安全的農業生產中心,願景是台灣農產行銷全亞洲並加惠廣大的生產農民,將會是創造台灣農業風華再現的好機會。而打造亞洲安全生產中心,可有以下八大建議做法:
1.培養新世代、新知識的第一線的生產農民
2.建立法定產區原產地管制原則及安全生產溯源機制
3.檢討目前農業補助措施,改以策略性、系統性的扶植補助
4.重新定義農民團體(產銷班、農會、合作社場)角色並強化其服務功能
5.架構產地分級包裝制度及產品安全檢測模式
6.打造特有台灣農業品牌及設置跨境電商平台
7.扶持成立國際專業化的品牌行銷公司
8.創設台灣農產品國際貿易推動中心
以積極的行政策略,結合民間力量,並以企業模式來推動台灣農產品的外銷,將會是台灣於國際市場上再現風華的新契機,更可以利用食品安全與季節差異、品類需求等做為行銷亞洲與全球的利器,創造專屬台灣的「綠色產業價值供應鏈模式」,進而成為亞洲安全農業生產中心。
風華再現的台灣農業新時代
台灣的農業,除了是供應本身需求之外,更要建立穩定且長遠的生產供應鏈模式,形成計劃性、系統性的安全生產機制,和積極外銷的攻擊型農業型態,把台灣建構成為農業安全島,以提供鄰近的亞洲國家安全食材來源,成為亞洲安全農業生產中心。這將是台灣經濟再度奮起的新指標,雖農業總產值出口所佔比例相較於其他產業,或許稍嫌較少,但卻是社會安定、民眾安心等多數人民所從事的產業,因此若能以國家力量給予協助,並設定從福利型農業政策,轉變成為進攻型農業政策,將會是台灣農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和競逐的新里程碑。
回顧2015年1~11月台灣農產品近年的十大出口國,第一名是中國大陸,次之為日本、美國、香港、越南、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最後為澳大利亞。僅美國與澳大利亞是亞洲以外的國家,因此才大膽建議台灣農業應該主攻亞洲、放眼世界,依各國需求之產品,推動多元生產、國際行銷的積極生產與多國銷售的進擊策略方式,更強化生產端的安全溯源,以高品質、高安全、高差異、高價值、高收益的五高模式,可預見的未來,將會再創台灣農業新時代,更讓過去輝煌的台灣出口歷史得能風華再現,亦將帶動台灣從事人口最多、種類最多、佔地最多的生產事業,形成台灣創匯的明星產業。期待,進擊的台灣、明日的台灣。
*作者為企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