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1日取消長達32年的終生捐血禁令,開放有同性性行為的男性捐血,但須與上一次同性性接觸相隔12個月。FDA稱這項政策改變奠基於最新科學證據,但同志平權人士認為新制仍帶有歧視意味,要求完全取消對有同性性行為男性的捐血限制。
在性別認定上,採行「自行認定及呈報」的原則。先前部分專家指出,跨性別的女性可能不會被涵蓋於這個範圍中。新制規定,任何曾與有過同性性行為的男性進行性接觸的女性,也需要等候12個月後方可捐血。
The science behind the FDA's new blood donation policy https://t.co/bQT8JDoadp
— Mashable (@mashable) 2015 12月 21日
為防治愛滋而設立禁令
FDA聲明表示,這個決策獲得新近科學證據支持,FDA也與政府其他部門合作、檢視外部顧問組織資訊及其他國家經驗、也接受公眾意見。FDA於5月公布這項改革計畫,收到大約700份公眾意見,其中約半數建議繼續維持終生禁令。
英國、澳洲與紐西蘭等國也採行12個月的捐血暫緩機制。FDA生物評估及研究部副主任馬克斯(Peter Marks)表示,採行這個暫緩機制是基於目前最為完善的科學研究支持。FDA也表示,現行的監控系統,已將輸血的愛滋感染機率由2500分之1,降到147萬分之1。
英國發起的#FreedomToDonate,要求解除同性戀男性的捐血禁令
這項捐血禁令確立於1983年,是美國政府阻止愛滋病擴散的行動之一。當時對愛滋病的了解不如今日完整,且沒有檢測方法。為保護國家血液系統,聯邦政府禁止任何曾行使同性性行為的男性捐血,即使只發生過一次。
但隨著愛滋檢測機制逐步確立,要求FDA取消此項禁令的聲浪漸強。目前的最新技術可在感染後9天檢查出血液中的愛滋病毒。
The FDA has dropped its lifetime prohibition on gay men donating blood https://t.co/3KOfwYYFa1
— Forbes (@Forbes) 2015 12月 21日
新制仍帶有歧視LGBT族群意味
關注LGBT族群及愛滋病患的「惠特曼-沃克健康組織」(WWH)資深政策主任柏納(Daniel Bruner)21日於訪問中表示,考量現在愛滋風險的檢測技術,暫緩期不應超過30天。伯納認為,新制仍然在本質上汙名化同性戀及雙性戀男性。他也抨擊現行政策對性工作者及非處方注射藥物者實施終生捐血禁令。
Gay Men Now Free To Donate Blood - FDA https://t.co/9s0CKjgubc pic.twitter.com/WfdaNHOA45
— Health then more (@simplimiii) 2015 12月 22日
部分LGBT平權人士也抗議,新制並未完全消弭歧視成分;部分同性戀男性,與部分異性戀男性及女性感染愛滋病的風險是一樣高的。
美國民主黨議員、國會LGBT平權小組聯合主席波利斯(Jared Polis)表示,「禁止一名已婚且忠於單一伴侶制的同性戀男人捐血,但在過去1年間擁有數以百計異性性伴侶的異性戀男人卻可以捐血,這是荒謬且無助於公共健康的。」
FDA馬克斯解釋,目前最新的血液檢測技術「高度準確但並非完美」,所以還無法取消所有的暫緩機制。他也指出,12月的禁令也應用於其他事例,例如刺青者、於身體穿洞者(如耳洞)、以及曾發生針刺意外者,也需要等待12個月才能捐血。
馬克斯也提到,這項改制為「第一步」。FDA將在新制上路後持續研究,評估新制實施情況,「我們認為這項政策很可能還會有所調整。」
台灣現行捐血規章中,曾有同性性行為的男性、性工作者、及注射管制藥品或慢性酒精中毒者終生不得捐血。過去1年間曾有危險性行為(包括與陌生人有性接觸或超過1位以上性伴侶)或罹患性病者也不得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