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台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鼓勵東南亞、南亞和大洋洲等地區參訪旅遊及交流。為此,台灣大量對新南向國家開放免簽證待遇,除了引起與我國與當事國雙方是否有不對等待遇的爭議外,現在更爆發越南團客152人來台集體脫逃的事件,引起國人關注。
其實,在這次逃脫事件爆發前,就有許多人質疑用開放免簽待遇吸引南向國家旅客來台旅遊的政策。我們不可否認南向國家來台觀光人數的確大幅提升,但實際消費力仍不及大陸地區、日韓與歐美國家旅客,更不用說許多有心人士結合不法集團,藉此之便仲介來台非法打工,甚至逃脫、非法滯留,導致台灣付出更多社會成本來收拾殘局,利弊得失,相信民眾自有評斷。
無獨有偶,在技職教育上也面臨到一樣的問題,教育部為配合新南向政策,從106年起大力推動「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卻成為部分學校與不法仲介、廠家導入廉價的「學工」的捷徑,學生淪為補足台灣產業缺工的基層勞力。
然教育部的回應更是荒謬,技職司長在還搞不清楚狀況就公開說:「只要學校整車載學生去打工,沒有強迫而是讓學生自由意志決定,學校只是額外提供或協助學生打工,就不違法,對學生也有幫助」。這是變相鼓勵校方可以用打工的方式,載整批學生去工廠工作,而荒廢來臺就學、學習技術的意思嗎?
整個「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連教育部次長都坦承有很多問題需要改善的同時,底下技職司的回答卻是這樣的態度,難怪新南向專班學生時不時就被踢爆有被剝削的情形。如果加上之前康寧大學的斯里蘭卡學生違法案與專班8位逃跑學生,都已經嚴重傷害我國教育形象,而教育部的海外招生策略,一昧的配合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已經出現重大瑕疵,失去原先鼓勵海外學生來台就學的初衷。
新南向絕對不是人力仲介的平台,不管是觀光局大開「觀宏專案」之門;還是教育部「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所產生的問題,都突顯出蔡政府所規劃之「新南向政策」,重「量」不重「質」的核心目標,導致各部會為了達成高層賦予的人數績效跟預算執行率,不惜用盡一切手段來衝量,讓部分投機者有機會藉此謀取利益,卻也付出重傷台灣國際形象後的代價,而這個代價,最終卻是由全體國人承擔。因此,蔡政府應重新定位新南向要的目標是什麼?台灣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才是解決新南向窘境之道。
*作者為時事評論者、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法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