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全球經濟將面臨單調的數據,不僅全年的GDP成長、利率和通膨呈現一位數字的變動,恐怕連股票指數也沒有什麼上漲的動能。然而,美國升息的步調、歐洲量化寬鬆的預期,以及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都讓單調且脆弱的數據,像被裝上不定時炸彈一般,可能隨時引爆市場的劇烈波動。
聯準會的升息創造出更多的不確定性
美國的經濟數據相對強勁,非農就業人數這幾年都維持在20萬左右的健康成長,而反映消費者對經濟環境信心的密西根大學信心指數,也都呈現上升的趨勢。貨幣環境仍然維持寬鬆,企業和家庭的利息負擔處於低水平,失業率更降至5%左右。這幾年困擾美國的財政懸崖問題,也在財政赤字回到占GDP為2.5%的歷史平均後,逐漸讓人忽略國債危機。因應數據的好轉,聯準會在去年12月首度升息,今年更預計有3到4次的升息。然而由於聯準會和其他主要央行不同調,升息並不會像以往讓市場放心,反而隨著增多的升息時間點,創造出更多的不確定性。可以預見的是,升息的預期也拉高美金走強的預期,也讓各國央行陷於穩利率或是穩匯率的兩難,結果將對金融市場造成相當的震盪。
歐洲央行對於不確定性的「貢獻」,不遑多讓
去年的歐洲經濟成長率預期為1.5%左右,今年或將進一步擴大。但歐洲各國債務和赤字問題仍未讓市場放心,全球經濟放緩也讓歐洲央行擔憂,因而在去年12月初宣布,將原本於今年9月到期的量化寬鬆計畫,再延長半年到2017年。由於市場本來預期歐洲央行有更大的動作,因此消息一公布後,反而造成歐股連日的失望性賣壓。因此,不只聯準會的升息步調牽動了市場的走勢,歐洲央行給予市場的預期,同樣充滿了無法預測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了經濟和股匯市。
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存在矛盾
中國經濟放緩,使得因全球經濟疲弱而低迷的原物料價格,又被補上一槍。這讓依賴原物料的新興市場國家,勢必想用降息來刺激經濟。然而在美國升息的情況下,為了穩住匯率和通膨,不讓資本外流,又必須要以升息來因應。如此矛盾的分歧,不僅讓這些央行行長精神錯亂,也會造成金融市場上的混亂。預期今年中國GDP的成長為6.5%左右,為了穩住經濟,中國央行仍須適度降息,但寬鬆貨幣的力道又不能像歐洲和日本那樣不顧匯率。去年8月人民幣震盪的傷痕,仍存留在中國央行官員的心中。今年在維持經濟成長的目標下,不讓人民幣大貶的任務也是他們的工作重點。然而,在政策性的矛盾之下,取捨之間必然不時攪動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全球央行的分歧,擦出點燃引信的火花
人民幣納入SDR、歐洲央行延長量化寬鬆計畫,以及美國升息,這些看似方向上的確定性並不能安撫市場。脆弱的經濟復甦和用到盡頭的財政政策,已經讓市場的關注焦點轉移到貨幣政策的規模和力道。一旦不符合市場的預期,這些炸彈就會不定時被引爆,而處理不當的話,更會引發連鎖效應。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球央行不但沒有共識,反而在貨幣政策上各走各路。不可避免地,全球央行的分歧行為,將為看似單調而寧靜的金融市場,摩擦出更多點燃引信的火花。
*作者為經濟小說作者,曾出版《肯恩斯城邦:穿越時空的經濟學之旅》,2000年開始投身於金融界,曾任職美林私人銀行,擔任首席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