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處決什葉派教士》美國德國呼籲伊斯蘭各教派冷靜自制 伊拉克要和沙國斷交

2016-01-03 18:27

? 人氣

沙國2日處決47名人犯,已點燃伊斯蘭教遜尼派與什葉派間的仇恨之火,涉事各國如何自處,深深地影響未來區域與全球秩序。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日,沙烏地阿拉伯以擾亂國家社會秩序為由,在境內12所監獄中將47名死刑犯進行處決,4名死囚以槍決結束生命,另外43名則遭斬首。在這47名遭處決的死囚中,包括了曾於2011年大力鼓吹並推動「阿拉伯之春」(لثورات العربية)的什葉派重量級教士尼姆(Nimr al-Nimr)。

尼姆的死在什葉派國家中引發軒然大波,伊朗境內以有多場抗議沙國的活動,抗議人潮甚至往沙國駐伊朗使館丟擲汽油彈,造成使館著火燃燒。美國與德國都已公開呼籲沙國與伊朗自制,並要求沙國給予異議人士公平的發言機會,黎巴嫩的真主黨(Hezbollah)則譴責沙國這次的處決行為猶如「暗殺」。

美國呼籲兩造冷靜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2日發表聲明,盼沙國政府尊重並維護人權,並維持審判過程中的公正與公開,希望不要挑起中東地區的伊斯蘭教派衝突,「美國重申,盼望中東地區各國領袖降低區域緊張的期待」。

目前人在夏威夷度假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則透過白宮國家安全副顧問羅德斯(Ben Rhodes)發言,羅德斯在聲明中闡明,歐巴馬政府呼籲沙國與伊朗兩國政府及人民自制,並希望能夠看到沙國採取相關措施「來降低中東地區伊斯蘭教派發生衝突的可能性」。

德國緊盯局勢

德國外交部2日也對沙國處決尼姆的舉措進行譴責,認為此舉只會「平添並深化區域的緊張與裂痕」。

德國長期將沙國視為中東地區最重要的戰略盟友及貿易夥伴,但在2015年12月,德國聯邦情報局(Bundesnachrichtendienst, BND)的外情局提供了一份評估報告給德國外交部,情報內容指出,沙國政府在美國近年逐漸退出中東和談局勢的情況下,「變得更為躁動(impulsive)」,勇於挑戰宿敵伊朗。

現任沙烏地阿拉國王薩勒曼(King Salman)(中)。(美聯社)
現任沙烏地阿拉國王薩勒曼(King Salman)(中)。(美聯社)

當時,德國外交部還罕見的駁回了這份評估報告,但現在看來,情報內容無誤。

出身伊朗的德國綠黨外交事務發言人諾里普爾(Omid Nouripour)語帶嘲諷地說,沙國政府處決什葉派教士的舉動,「證明德國視沙國為穩定夥伴的立場,是多麼的可笑」。

伊朗召回公使

自視為什葉派宗主國的伊朗除在境內發動多場人民抗議示威活動,並波及沙國駐伊朗使館建築之外,2日,伊朗政府也召回了駐節沙國的公使(charge d’affaires),以抗議尼姆遭處決。

伊朗示威群眾2日晚間包圍沙國使館。(美聯社)
伊朗示威群眾2日晚間包圍沙國使館。(美聯社)

伊拉克要斷交

伊拉克在海珊政權(Hussein Regime)1990年入侵科威特(Kuwait)後,沙國便與之斷絕外交關係,兩國直至2015年的最後一周才恢復設置大使館,並作為共同對抗伊斯蘭國的決心展現。

但尼姆遭處決卻讓兩國剛萌芽的雙邊關係再受重挫,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警告,尼姆遭處決已危害伊拉克對沙國的信任與邦誼,境內的什葉派領袖也對此多所譴責,認為沙國在伊拉克開設使館顯無必要。

示威人群舉著尼姆的照片。(美聯社)
示威人群舉著尼姆的照片。(美聯社)

伊拉克前總理馬利基(Nuri al-Maliki)2日強力譴責,認為沙國處決尼姆的後果就是「沙國政府準備走入歷史」,立場親伊朗的什葉派巴德組織(Badr Organization)領導人阿拉吉(Qassim al-Araji)甚至認為,「沙國已自行開啟了地獄之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