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殲-11、艦載機殲-15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戰機,由於經常登上媒體版面而廣為人知,不過還有一款從Su-30MKK改造而來的殲-16鮮少現身。據傳殲-16已在2013年至2014年間開始服役,美國《大眾科學》(Popular Science)網站日前強調,偏重電戰性能的殲-16D,擔負著在南海與台海擊潰敵方防空能力的重要任務。
「野鼬任務」(Wild Weasel)是美國空軍對敵防空壓制任務(SEAD)的任務代號。這種始於越戰的作戰任務,是由擔任誘餌角色的「野鼬機」先誘使敵方雷達開機鎖定,再以電戰設備截獲對方雷達位置、利用反輻射飛彈摧毀敵方雷達、使其飛彈火砲等防空手段失效,也為後續己方的空襲攻勢開路。
在早期的F-100、F-105與F-4之後,美國空軍近年扮演「野鼬」者包括F-16、F-15E與A-10,具有匿蹤特性的第五代戰機F-35則被看好是下一代「美軍野鼬」的候選者。這種「以敵方雷達為目標、以誘餌進行反防空作戰」的戰法當然不是美軍專利。《大眾科學》認為,殲-16D就是中國空軍的「野鼬機」。
與殲-16相比,殲-16D雖然移除了紅外線追蹤感應器與30公釐機砲,卻加裝了更多電子裝置。從機身外觀來看,兩者最顯著的差別就是機身周圍的數根天線、以及翼尖裝載的電子情報莢艙。《大眾科學》稱,該莢艙與美軍的E/A-18「咆哮者」(Growler)電戰機的裝備類似。而且殲-16D的雷達罩較小,很可能裝設經過改進的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列雷達(AESA)。
此外,殲-16D也可安裝AESA的電戰干擾莢艙,這是殲轟-7A類似裝備的改進版本。至於殲-16D搭載的武器則包括鷹擊-91和雷電-10等反輻射飛彈、或者霹靂-10、霹靂-15空對空飛彈。這種可以勝任快速、靈活、遠程電子戰的戰機,被認為能夠勝任「野鼬任務」,並保護殲-10、殲-11、殲-15、轟-6,甚至是未來的殲-20、殲-31免於遭受敵方的防空火力攻擊。
《大眾科學》認為,在台海與南海這些日益軍事化的區域,殲-16D擔負的任務除了參與空戰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干擾器擾亂敵方防空系統,使其火控系統陷入混亂,並發射反輻射飛彈加以摧毀。就如同美軍考慮用F-35代替F-16從事「野鼬任務」一般,解放軍的「野鼬機」未來也可以能會無人機、艦載機、甚至是第五代匿蹤戰機來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