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0年代,我剛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我的一位外省藉主管,告訴我的第一句話是「你是黨員嗎?若不是,不要入黨,專心做你的事,不要管外面的世界。」
他是個好人,善良的工程師,他不願意見到一個可能有前途的工程師,為了政治,斷了前程!但那段期間對我衝擊最深的二件事:一為美麗島事件,另一為中美斷交!
當時我所在的核二工程位於金山及萬里之間,有好多的美藉工程師他們中午都會到工地附近的一個美軍渡假營區玩吃角子老虎或是買些美國啤酒!中美斷交的隔天,這些設備全被美軍搬光了,然而辦公室內的美藉顧問仍然兢兢業業,他們對台灣人的惶恐及不安感到歉咎!
另一個大衝擊是美麗島事件,我們僅能從報紙看到各種不同的報導,雖然報導不盡相同,但是我所了解的工程師們私下都是同情他們。記得在那時候有個政治人物說,我們雖不能組黨,但我們是個沒有黨名的黨!
那個年代,執政黨的專權,一直為台灣人所不能忍受,但在戒嚴時代,何處可以表達呢?
專權之下,台灣人只好自我解嘲稱「沒有黨名的黨」來反對執政黨!
過了近半世紀情況改觀了,充分的言論自由,人民可以按自己的意志來表達意見,所以此時的公投或民調的就可以很精準的反應民意。今年九合一大選中的公投結果當然更精確的代表民意!很不幸的是,今年公投的結果所有執政黨所提的政策都被台灣民意所否決了!這樣的結果,難道執政者可以不理會嗎?
話說,執政初期的一例一休政策,很多人都搞不懂,何以必須強制立法一例再一休呢?許多中小企業反彈,他們不敢譲員工加班,勞工沒有額外的加班費,中小企業主不敢接額外的訂單,反而造成雙輸的局面!難道不能保持點創意性的模糊嗎?譲企業主及勞工各有點空間嗎?
而後的年金改革,造成更大的風波,有位長期關注臺灣的海外學者,他就告訴我,這是個合約行為,千萬不能改。但若要改,為什麼不把省下來的這些錢,改發消費劵,強迫退休的老人去消費,刺激市場呢?我也是個退休的人,雖然我沒有年金,但以一個退休人員的心態,我已經沒有額外的收入了,當然我的用錢方式會更加保守,大家都保守之下,當然無法活絡經濟了!這位海外學者的意見不無道理,改發消費卷強迫退休的人去消費,刺激一下經濟,同時也守著政府與公務員合約的精神!創造雙贏的局面!
再說能源政策,當全面執政後,馬上立法通過2025全面廢核,個人長期從事核電相關工作,深知核電的優缺點,妳的政策訂下了一個時間表,說句公道話,這幾乎不可能達成的目標,搞得必須一直擴建天然氣廠,該退役的重油電廠仍需拖著老命,遊走於環保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