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台灣震撼的斷交!從40年前蔣經國被侍從叫醒的那一夜說起

2019-01-02 19:54

? 人氣

「半夜兩點多把蔣經國總統吵起來……這個宣佈的方式,讓人家很難接受,」擔任台灣對美外交工作多年的前台灣駐美代表沈呂巡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沈呂巡在台美斷交時,仍在美國攻讀國際關係,他見證紐約唐人街萬人上街示威的場面,其中很多是赴美唸書的台灣留學生,在當地掀起「反共愛國運動」。

「那時在美國還沒有大陸留學生。」他回憶說,「當時中國城很多人說要換旗子,原本掛中華民國國旗的僑團要換五星旗,但遊行以後就沒有人敢換,因為這個時期,中華民國的勢力還是很大。」

「美國的存在很實在,聯合國在台灣沒有一個大使館或甚麼東西,但美國有一個大使館,美國在台灣幾乎無所不在,所以感受更深刻一點,」沈呂巡說。

(Original Caption) 2/1/1979-Atlanta, GA: Pro-Taiwan protesters are kept back as they demonstrate in front of the Georia Governor's mansion where chinese Vice Preemier Teng Hsiao-ping was having dinnerwith Gov. Busbee. Seeveral hundred of the demonstrators assembledoutside the mansion after marching there.
台美斷交時,美國有不少支持台灣的聲音。
02 February, 1979 Taiwan demonstrators are seen here protesting the visit of Chinese Vice Premier Teng Hsiao-ping.
鄧小平訪美時,觸發大批挺台人士出來抗議。

斷交以後

但事實上,過去40年台美關係並未出現惡化,在觀察人士眼中,美國對台灣仍有實質性的支援,斷交只是把關係「去官方化」。

斷交後,駐台美軍離開,原本的台北的駐美大使館變成「美國在台協會」(AIT),該協會被美國稱為民間機構,職責是促進美台貿易及金融發展。台灣當局則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作為對等機構,屬於台灣行政院特設單位。

1979年台美斷交的同時,美國國會制定《台灣關係法》以規範美台關係,並承諾提供防禦性武器給台灣,抗拒任何足以危及台灣人民安全,或社會、經濟制度之強制活動。這則法案確保了兩地維持實質關係,如經貿合作、免簽證待遇等措施,促進了兩地人民交流及合作。

《台灣關係法》也間接影響了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台灣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旭成對BBC中文說,「《台灣關係法》區隔出我們和大陸的不同。」他解釋,從台美斷交、中美建交後,開始有人會覺得「我們不是中國人,又或是更認同台灣這塊土地。」

斷交之初,台美打交道凡事都必須經過AIT和CCNAA,當時AIT很在意各種禮節,並堅決不進台灣外交部,談問題選擇在餐廳或賓館而不是政府機關。就連美國國會議員到訪台灣乘坐的軍機,降落台北後,就迅速飛至日本沖繩停泊,就是擔心停留在台灣太久引發抗議。

有數十年外交工作經驗的台灣前駐美代表沈呂巡說,台灣外交界流傳一個笑話,「有人問美國外交官,AIT大小事情都先找CCNAA而不找台灣政府,那麼發生火災時,第一時間是找消防部門求助還是CCNAA,那名美國外交官回答說,還是會先找CCNAA。」

這笑話突顯出台美之間的微妙關係,「很多正式外交禮節,有點無聊,」沈呂巡迴憶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