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後者「聯美」的部分,猶記蔡英文多次強調,「中國正在破壞兩岸和平現狀,呼籲理念相同的國家共同支持台灣」,蔡英文的「理念相同國家」,意指的無非是美國、日本與歐盟等「西方主流國家」,尤以美國為首。
就以西方媒體近來多報導中國大陸利用網路、「假新聞」滲透、干涉台灣選舉為例,除了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F. Moriarty)先前訪台時曾意有所指,「因兩岸使用相同語言,致台灣社會成為面臨假新聞、假訊息的最高風險第一線」,台灣官方也多跟隨其後,如陸委會附和指出,「中國大陸透過各種壓力手段意圖介入台灣民主機制運作」等。但選舉結果說明一切。雖影響國民黨大獲全勝、民進黨全線潰敗的原因複雜,不能僅以操作兩岸牌來作為評價標準,但可以確定的是,民進黨一貫操持的兩岸牌這回完全不靈,即便是刻意引入美國因素加持,也無法拯救民進黨的選情,反而完敗。
兩岸辯論 選後浮上檯面
這回民進黨的慘敗,雖未必全然歸咎於兩岸問題,但值得注意的是,就連勝選的民進黨諸侯,都已經在積極成立兩岸處理小組。這說明民進黨內已經有少數人也開始意識到,刻意將兩岸問題當作房間裏的大象視而不見,並非明智的安排。
只是就在藍綠地方縣市長已自顧自地經營與論述兩岸生命線的同時,中央執政的蔡英文卻沒有從敗選中對此自省。放眼民進黨內檢討敗選的討論,起先是針對內政、公投議題如何缺少與民溝通,接著便開始關注誰是下屆黨主席的派系角力,全黨上下的檢討,依舊沒有形成一種務實態度來面對兩岸問題,甚至還退縮回黨的框架來面對。這從大陸前海協會長陳雲林抵台弔唁江丙坤,陸委會對於陳雲林或有意願拜會連戰,責令「勿橫生枝節」為由力阻,就可看出其中端倪。
就在民進黨蹉跎兩岸論述不前之際,柯文哲藉「雙城論壇」又重拾了「兩岸一家親」,馬英九則一改在任時兩岸關係「不統、不獨、不武」說法,表示因應兩岸關係變化,改倡「不排斥統一」選項。
馬英九這記卸任回馬槍,無疑是總結九合一選後、劃分台灣政黨於兩岸議題的重大分水嶺。柯文哲以無黨籍的敏銳嗅覺,更看到了選民風向與兩岸實力的變化。於是我們見到總統府急著跳出來斥責「不排斥統一」說,認為那將形同對國際釋出錯誤信號,以為台灣並不介意、甚至認同大陸打壓,非常不當,直批「台灣人民對於未來的決定權,不應作為換取中國善意的交易籌碼」。
顯然,民進黨對於選前操兵「抗中援美」未果,面對緊接而來的2020年大選,勢須回應兩岸關係論述的壓力山大,儘管台灣社會對於統獨議題炒作的免疫力已有所提升,在接受刺激與反應上,不再輕易隨政黨意識形態的號召起舞;但未來2020年總統大選的另一層意義,眾所皆知,將是暗湧漸現的一次統獨公投。
善於選舉操作的民進黨必然也瞭解到,中共一路逼著民進黨必須接受九二共識,其重視的強度與意義,遠遠大於中共支持國民黨上台以繼續九二共識的動力。換言之,也就是說,如果民進黨也能找到一條契合與對岸的論述,中共一定會送給民進黨一個價值遠高於國民黨的「禮物」。而對台灣來說,由民進黨和對岸達成基於一中意涵的共識,也能避免台灣內部出現大的分裂。於是,當2020年大選越來越接近,如何在維續執政與被中共認為其接受九二共識之間取得交集,將成為民進黨全黨益發艱困的兩難挑戰。
民進黨在內政改革乏力,而其致力的「聯美抗中」策略不被台灣選民青睞,自身又缺乏一套有效運作的兩岸關係論述時,急於尋找敗選戰犯無異是刻舟求劍。兩岸關係與統獨議題還是台灣選舉的萬靈丹嗎?,這恐怕才是直面政權保衛的民進黨現下應有的最大反省吧!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38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