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第3(中山松山)選區國民黨蔣萬安對上民進黨支持的無黨籍潘建志,第三勢力社民黨李晏榕拿下12%,分散潘建志票源,致潘建志落選。
第4選區(內湖南港)的國民黨李彥秀對上民進黨支持的親民黨黃珊珊,數個小黨共搶走18%(綠社盟、時代力量、台聯等)左右的選票,讓泛綠沒有團結,意外落選。
第6選區(大安區)國民黨蔣乃辛(46%)對上民進黨支持的社民黨范雲(35%),范雲卻因為其他高達10個小黨瓜分選票,本來范不放在眼裡的對手,到頭來卻成為敗選的關鍵,非輸在主要對手的戰爭,恐怕要讓范感到相當無言。
第7選區(信義松山)國民黨費鴻泰(45%)對上民進黨支持的無黨籍楊實秋(42%),社民黨呂欣潔分走11%的選票,也讓楊錯失了坐進國會寶座的機會。
第8選區(文山中正)國民黨大將賴士葆(50%)對上民進黨支持的李慶元(36%),李遭社民黨苗博雅搶走12%的選票,民進黨若能成功整合兩人,恐怕李慶元今天也不會選得這麼辛苦。
民進黨為了在北市開出好成績,推出的「首都改革陣線」,從黨中央定錨:以「打倒國民黨」為首要目標。因此,相當有趣的是,當與這些首都改革陣線的候選人接觸時,他們口中的主要敵手篤定是國民黨,不論文宣、口號、政治動作無疑對準國民黨,國民黨在選戰中遭選民唾棄撻伐毋庸置疑,其實無需再假民進黨之手挫其選情,但忽略其他競爭對手的結果,反倒使其聲勢成長,挖了民進黨牆角。
第三勢力有成,未來和民進黨是否狹路相逢?
以上現象,顯示當台灣的政黨更加百花齊放,由於這些小黨形象清形而且比較民進黨無包袱,相較於民進黨,他們未必沒有號召力,否則就不會讓聲勢處在絕佳狀態的民進黨從中受到傷害。
黃珊珊的落選絕對是指標性的,楊實秋也是,而像是李晏榕、苗博雅、呂欣潔這些民進黨「可敬的對手」與「第三大關鍵票」,以他們善於打網路戰的實力,已可預見將持續深耕、持續從政,本次打開知名度後,在未來還是有極大的可能與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狹路相逢,屆時民進黨要怎麼與他們談合作?小黨們願意嗎?民進黨又要拿什麼做交換?年輕人或許更願意支持這些更「改革派」的政黨?相當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