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選制要改革 ,改革要批判

2016-01-26 06:00

? 人氣

綠社盟在大選中雖然「全軍覆沒」,但其標舉的改革理念不該被抹殺。(資料照/曾原信攝)

綠社盟在大選中雖然「全軍覆沒」,但其標舉的改革理念不該被抹殺。(資料照/曾原信攝)

在選舉結束後回顧這整場選戰,我們會發現,臺灣社會消耗了半年多。不論勝選的是何黨何派,誰又取得了多少席次,在現行選制下,拉票、掃街、買廣告、發文宣……等比誰財力雄厚、名氣響亮的競爭方式都浪費了過多的資源,並且還無法讓選民對孰優孰劣做出鑑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民進黨在競選期間喊出「國會要改革,改革要過半」的動聽口號,然而,要想擁有良善的國會生態,僅僅推動國會改革可說是治標不治本。立法院內的根本問題,是人!是那些在舊選制之下被拱進國會的「立法委員」,他們坐擁充足的媒體曝光率、大黨支持,以及龐大的人力、財力資源;更需要批判的則是那些帶職參選者,把持著非典型的「現任者優勢」騎驢找馬,十足是政治掮客!

我們的國會裡盡是這樣的立委,而這樣的立委出自敗壞不堪的舊選制,他們是規則制定者,同時也是既得利益者,要想立委們主動改變現行選制好比要求國民黨放棄不當黨產,沒有外在壓力是不可能的!因此,選制要改革,改革要批判!讓我們一起罵、一起批判,讓更多人認知到選制改革的重要性,以形成強大民意。

奇怪的區域立委

總數113席的立委席次中,區域立委就佔了73席。然而我們都知道,立法委員的工作應是全國性的,他們的權力是用來為全國人民立法、倡議,他們的責任是替全國人民監督政府,豈是做做區域性的選民服務?區域性的選民服務、推動地方治理,那是議員們的職責所在。

立委和議員在公共事務上難道不能做出權責相符的分工嗎?為什麼立委選舉一定要分區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國民黨、民進黨這兩大黨是單一選區選舉之下的既得利益者!單一選區中只能出現一位勝選者,不論參選人取得多少選票,只有最高票者能夠取得席次,也因此,席次無法按得票比例分配,幾乎只有兩大黨有能力爭取。以這次選舉為例,在73席的區域立委中,國、民兩黨的勝選者加起來就佔69席。

立委職責不比議員,實在不該分區競選,每位立委所代表的都應該是全國人民!因此,理想的立委選舉該要全以不分區,選黨不選人的方式進行,每個政黨提出一份候選人順位名單,按照選票比例分配席次。如此一來不僅每張選票都能充分發揮其意義,並且每一個政黨都必得專注在政見的論述上,而不只是喊喊空泛口號。

錯把現實當作理所當然

要想改變社會,第一步得先認清社會的真實面貌是什麼,然而認清社會的真實面貌卻不等同於必須將這樣的現實當作理所當然。認清現實,讓我們知道哪裡需要改變,忠於理想則讓我們知道改變永遠是可能的!在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有奴隸,而是奴隸雖自知是奴隸但卻認為該要聽天由命,否則莫可奈何!這樣的莫可奈何,是改革倡議者一直以來所遭受的最大阻力!就像馬庫色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所提醒到的,人們之所以不相信變革甚至是嘲諷變革,認為追求變革者是太過天真的,倒不是變革真的如此困難,而是大家被現行體制給馴服、麻痺了!

網路上有篇文章名叫〈從社群行銷角度觀察:為什麼時代力量可以勝選、綠社盟卻乏人問津〉,當中提到「理想、政見固然重要,但是選民從來不看,這是很殘酷的」,並且勸綠社盟應該要把選舉策略導回合於舊有選制之下遊戲規則的衝名氣、衝曝光率、做候選人個人行銷,而不要再專注於沒人要看,甚至是可能流失選票的理念上,這樣才有勝選機會。

該篇文章作者所犯下的三大謬誤,第一,他不清楚原來綠社盟就是舊政治的反對派;第二,把舊有競選方式想得過度理所當然;第三,選用合於舊有選制的競選策略較有機會勝選,這根本就是廢話!

既然知道政見和理念不該沒人看,就該讓我們一起努力倡議改革,而不是批評有理想的人和黨不懂得在既有選制下生存。公費選舉加上立委全面不分區化,這也許是目前最理想的改革方向,讓我們一起加油。台灣加油!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