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中船籍兩岸三地四港策略聯盟─船進得來高雄發大財

2019-01-10 06:10

? 人氣

事實港埠在世界各國皆是國際貿易之窗,經濟活力的火車頭,所以環顧世界各大港埠,幾乎同時為該國經濟的首善地區,尤其自貨櫃運輸發達以後,全世界的貨櫃大港,自美洲的紐約、洛杉磯,歐洲的漢堡、陸特丹,澳洲的雪梨、莫爾本,到我們亞洲的東京、神戶、橫濱濱,韓國釜山及對岸的上海深圳,都是如此。又過去很長時期,大家都認為運輸為貿易的遞延需求,所以港埠總被定位為海陸連接的結點而已。但現今多國籍企業的興起,在國際產銷市場中,運輸已從被動的配合貿易需要,轉變成主動的創造貿易,這種以港埠創造貿易的「國際物流產業」,已成為未來港埠發展主流,那為什麼高雄港會是例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09年7月經建會呼應「國際物流產業」趨勢,參考新加坡模式,也訂定「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當時並宣稱我國自由貿易港區,將有別於香港,新加坡,就是以「境內關外」觀念,將提供兩項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功能,即商務人士自由進出港區的便利,以及高附加價值之深層加工。聲稱將結合我國製造能力,同時兼有「運輸型」簡易加工,及「製造型」深層加工之好處,締造特有的競爭優勢。當時經建會樂觀預測,每年可創造各種效益二兆元,及增加就業16萬9,359人。然而實施至今,台灣港埠陷入停滯成長,此種預測完全失真,令人失望。

事實依據1993年Harris consultant Inc. 對香港轉口貿易的研究顯示,香港一個轉口貨櫃,有1,625港元附加價值,若經過簡易加工,則提升為4,750港元,若進一步深層加工,則高達18,500港元。然而美國、新加坡等卻皆規定自由貿易區內,不得從事深層加工,香港也幾乎沒有。原因是簡易加工週轉率高平均產值,遠勝過深層加工。所以此種能利用地理優勢機會,全球只有關鍵地位樞紐港擁有,例如,香港、新加坡、及以前高雄港即是。事實,新加坡自由貿易區非常單純,就是國際物流園區而已,根本不需要商務人士自由進出,及為商務人士提供在區內之銀行、飯店、餐廳等設施。所以我國實施結果,只有讓「境內關外」,變成「境內關內」,我們自以為是的「深層加工」海市蜃樓,並沒有實現,畫蛇添足的結果,台灣港口因此停滯發展了十多年。

香港維多利亞港(AP)
香港維多利亞港,始終名列前茅。(AP)

香港、新加坡沒有農工產業,但卻一直同時是世界名列前茅的貿易大國, 2017年WTO報告,二地的國際貿易額,分別高達11,400億及7,010億美元,是世界笫3及第9貿易國,其中香港經過簡易加工轉口貿易總值達5,440億美元,約有58%轉口貨物來自中國大陸,另外經香港轉口往中國的韓國貨,也達263億美元,日本199億美元,馬來西亞105億美元,泰國74億美元,新加坡54億美元等,其創造的貿易和物流價值,佔香港GDP22%,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當中,最重要的引擎;也就是香港若沒有貿易及物流業,其他金融服務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與旅遊業等三大支柱產業將歸零;同樣,香港若是沒有處理中國大陸運輸需求的能力,香港貿易及物流業一樣歸零,顯然中國大陸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根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清發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