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台灣民主深化中的兩黨及兩岸關係

2016-02-01 22:43

? 人氣

不過,這種威脅和壓力以及台灣內部國家認同上的困擾,顯然同時又是台灣民主發展的一個大的負面因素,民主國家有利於社會平衡發展的左右政黨取向相當程度上仍被藍綠的政治光譜所左右,不利於一種理性的政策選擇的形成。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而台灣認同上的分歧,曾是台灣民主化的主要動力源之一,但也是造成公民在國家認同上的混亂、民主化和國家建設上出現種種問題的一個主因,這些問題的最終解決,顯然不僅取決於台灣內部的認同整合,也是要與兩岸關係最終的釐清確定有關。

這些問題,限於諸多內外的約束條件,當不是一時可以解決,但法制的健全,法治國家的建設,或許可為台灣下一步改革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因為在這方面,與民主方面的進展相比,似乎顯得相對滯後。

國民黨的改革再造

國民黨敗選
在台灣,許多人認為國民黨敗選後會一蹶不振。

在台灣,許多人認為國民黨經此一役就此一蹶不振,在筆者看來是過於悲觀。台灣民主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個有足夠力量的反對黨,而至少暫時還看不到任何政黨能取代國民黨。因不滿國民黨執政,此次有相當多的藍營選民未出來投票,但就從得票看,雖與過去兩次馬英九得票相比大幅降落,但藍營依有其基本盤,且在執政績效不佳如此不利的態勢下,以這樣毫無章法糟糕的選戰(換柱等)還能得此成績,可見藍營仍具有相當選民基礎。

國民黨早應提上日程的更新再造,吐故納新,八年來因馬英九的再次執政而受到忽略,延遲,實乃此次失敗的重要原因,也是敗選後勢在必行之事。或許也只有大敗才可能推動國民黨的徹底改造。某種意義上講,國民黨這些年是成也馬英九,敗也馬英九:是以其清新、政治潔癖、學法律出身包括長期浸於國民黨的秩序文化養成的規範行事風格,馬在阿扁執政後期的亂局中脫穎而出。但這些成就其上位的特質,也恰是其八年來未能很好地應對黨內黨外,府院等各種課題,很好地展開政治運作的個人原因。當然,在某些藍營的角度看馬主導的一些改革措施是此次挫敗的重大原因,但從國家發展的整體講,如何評價恐怕還有待將來的歷史。

至於朱立倫任黨主席卻瞻前顧後,不願承擔風險,到最後一刻為拉抬全黨選情不得不再臨時披掛上陣,顯然在大政治家該有的擔當和遠見上尚有不足,致黨如此的敗績,也使得其個人資望嚴重受損,這不能不值得其本人深省,也可為台灣後來從政者之殷鑒。但經此挫折,朱如能沉潛磨砥,他日還是再造國民黨的不二人選。

以往國民黨兩次丟失政權後都是依靠改革,啟動新的政治資源再起:丟失大陸後來台的黨內革新,黨外推動土改、現代化建設等;自2000敗選後啟動兩岸交流,借助大陸的資源,迎合民眾交流的期望給自己的再起添注了的某些能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