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英國公民、台灣女婿柴普曼(Lee Chapman)發起的「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Recognise Taiwan as a country)連署破兩萬人後,英國政府正式回應:根據1972年英國與中國大陸簽署的聯合公報,「英國認知到中國的立場,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
毫無意外,英國政府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的同時,也強調英國和台灣有緊密的非官方關係,而「台灣問題」要透過對話解決,這與兩岸人民的看法一致。
這個連署行動是在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後的兩天啟動,經過網友們的傳播,一時成為熱門話題,台灣(中華民國)做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總是有外籍朋友為台灣發聲;然而,台灣再怎麼悲情或熱切,在國際現實政治下,就是走不出「中國」巨大的陰影,至少在可預見的短時間內,找不到改變的可能。英國政府的官式回應,也會是美國政府的官式回應,即令台灣人最有感的日本政府,碰到「一個中國」,只會更退縮。
當我們談及「台灣獨立」,包含了多種意涵,一是現狀獨立,二是追求獨立。英國政府(可能也是各國政府)的制式反應,意味對台灣「現狀獨立」的形式否定,直接講就是不承認中華民國,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然而,中華民國在台灣就用這種「特殊的存在」,持續到此時此刻的「民國一百零五年」,說來又是一樁台灣創造的「奇蹟」,在國際關係、國家型態或國家定義上,都獨一無二。
國際對「一個中國」的認知,既否定了中華民國現狀獨立,想像得到,對台灣追求獨立的否定不會更少。就追求獨立而言,台灣依照憲法程序,可以改國號,這算不算實質獨立?就算經過公投和修憲程序完成,先不管對岸的飛彈,試問:哪幾個國家會承認改了國號的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或與這個新而獨立的台灣建立正式邦交?英國會嗎?美國會嗎?或者日本敢嗎?人是透過與他人的對照,反襯自己的存在,國家亦然,在我們如此計較「主權獨立」的同時,反應的是冀求他國的「承認」─正式或非正式。
英國政府否定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卻反覆強調台英關係的緊密,除了商業、文化、教育、甚至還有司法與環境,簡直無所不包,台灣還是英國在亞太地區六大市場;換言之,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並不影響台英雙邊關係,用自我感覺良好的話說,就是「管你英國承不承認,台灣就是一個國家!」套用外交部文雅的官式語彙:「中華民國自1912年肇建,為一主權獨立的民主國家,自主發展對外關係,除與邦交國維持緊密的外交關係外,並與其他國家發展各項實質關係,也是許多國際組織成員,積極參與國際人道救援等國際事務,承擔國際責任,這個事實不因英國政府的立場有任何減損。」
英國政府的聲明至少點醒一件事,別浪費力氣在追究台灣是不是一個國家,或推翻獨立現狀,追求新的獨立形式,何必找各國政府打臉自己?不論有沒有、有多少正式邦交關係,中華民國存在一百零五年,中華民國在台灣也活了六十七年,還繼續熱熱鬧鬧活下去,算不準再過五十年、一百年,「中國」歷史會不會改寫,但是,國際政治大概要為「台灣」這個特殊存在改寫教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