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4年發布的高中95課綱,「性傾向」已經出現於高中公民課本中,並於2006年正式實行至今,但在教學現場上,教師對於同志族群的不了解,課本的描述過於簡略及草率,都使得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並不踏實。為此,在各方專家學者建議下,2008年教育部發布原先計畫在100學年度(2011年9月)施行的同志教育,欲幫助國中小學生學習尊重、接納多元性別者與自己的差異。但卻遭到真愛聯盟的大力阻擋,因為其宗教背景、倫理道德觀,大力鞏固「一夫一妻、一生一世」才是真正的愛,及盡所能的反對同志教育。在爭議過大之下,現行國中小的教科書仍以異性戀為主流,絲毫不見任何關於多元性別的篇幅。
2013年2月25至27日,我國首度邀請10位國際人權專家來臺針對兩公約施行狀況進行審查,並於3月1日作出結論性意見及建議,專家給予我國政府數點具體措施的意見,直接點名我國需要開發多元性別的教材,從此可見,國際專家認為我國現行教育體制中,關於多元性別的篇幅尚有不足,仍有改進空間。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許秀雯表示:「同志教育,永不嫌早。」不僅孩子在校園中的教育需跳脫傳統兩性的框架,這更是整個臺灣社會都該學習的課程。同志並非獨立生活的族群,而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繳納相同的稅金、履行相同的義務,卻往往被視為次等公民。國家有義務讓社會的每一份子都能活在安全平等的社會關係中,而同志教育,就是最好的途徑。
LGBT的孩子們:請保持堅持和自信,因為你的獨特、因為你與眾不同的美,有一天你會像鑽石一般閃耀,要笑著告訴世界,你們並不比別人差,請為LGBT的身分而感到驕傲!
教育的本質,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期望將LGBT關懷的種子,深植在每個人心中。請給身邊LGBT的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好嗎?
*作者為花蓮高中學生,關心性別平權議題已有4年,期望能在校園中建立尊重、包容、友善的多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