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刺字的勵志故事婦孺皆知,寫進了史書,寫進了小說,寫進了教材。能流行千古,主要因為它經典地折射了舊時中國的政治倫理。
這種政治倫理,當下頗遭詬病。我卻願意抱以同情的理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名言用到這個問題上,竊以為再適合不過。以昨日之是否定今日之是固然無稽,但以今日之是否定昨日之是,也是扯淡。
昨日有昨日的道理,今日有今日的道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自然有不同的政治倫理。強調忠君愛國的岳飛故事,今天仍有其審美價值,岳飛本人今天仍是民族英雄,但如果今天仍以忠君愛國來要求全體國民,那可真是不知今夕何夕的九斤老太。
央視孝順說淪為笑柄,原因即在於此。春節期間,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借受訪者之口教訓全國人民說:孝順首先是孝順國家,孝順國家才是最大的孝道。且不論央視有沒有資格這麼教訓全國人民,退一萬步,就算認可其道德家的資格,其邏輯之怪誕也令人忍俊不禁。須知,舊時縱然家國相通,家仍不等於國,家仍先于國,親情仍高於政治。李密《陳情表》即為典型。
西元263年,蜀漢滅,李密成了亡國之臣,回家供養祖母。過了兩年,晉武帝司馬炎要李密赴朝任官,做太子洗馬。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機會一定竊喜不已,唯恐不及,李密卻視為畏途,而以一紙《陳情表》婉拒。理由即是其報效朝廷時間長,侍奉祖母時間短,所以要先盡孝祖母,後盡忠朝廷。本來君命難違,但當李密以「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為辭,縱然君命也不得不讓步,晉武帝終於收回成命。可見「百善孝為先」舊時是實實在在的,不僅先於江湖之善,更先於廟堂之善,而為一切道德之基。只是從宋明起,這一狀況才有改變,忠君先於孝親。但這不過是絕對君主專制和國家存亡之秋的特殊現象,相形而言,李密《陳情表》所代表的忠孝觀才是更悠久的傳統,也才是舊時中國的常態邏輯,更人性因而更具穩定意義。
央視孝順說之所以可笑,即在於有違真正的傳統。不僅以所謂「孝順」來規範國民與國家的關係,甚而以所謂孝順國家為最先、最大,等於國淩於「家」之上,政治淩於親情之上。跟「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的文革老調,同出一轍。根本就是對人性的辱沒,對人倫的踐踏。這一切因國學之名,但顯然不屬於真正的國學。
說穿了,此所謂「國家」,無非「權力」的代名詞而已;此所謂「孝順國家」,無非「孝順權力」的代名詞而已,這是露骨的權力崇拜,露骨的奴隸主義。如果非用「孝順」這個詞不可,依據「以人為本」的現代倫理,那也只能要求權力孝順權利、權力孝順國民。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求國民孝順國家,這才是真正的反動,是政治上的亂倫,註定了沒有前途。
*作者為中國公共知識份子,前《南方周末》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