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民現在的「憤怒」和「疏離」可能漸漸消退,而在兩黨各自確立提名人選後,過去人們所熟悉的政治形勢,也將自動隨之歸位。
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提名選舉,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言辭激烈的商業大亨川普(Donald Trump)與高齡74歲的參議員桑德斯(Bernard Sanders)引起了許多選民的共鳴。而近期的輿論也普遍認為,出於對恐怖主義、經濟政策等的不滿,美國的「憤怒選民」、「疏離選民」轉而支持不同於傳統政政治人物的「局外人」。也因此,這些端出極端主張的政治門外漢,突然擁有前所未見的影響力。
Why Trump and Sanders aren't as revolutionary as they appear https://t.co/3LsygXbfqn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2016 2月 14日
然而,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觀點》(A Point of View)節目中,知名評論家戈普尼克(Adam Gopnik)則表示,他認為事情並不盡然如此。
穩定力量不容小覷
戈普尼克認為,因為新聞以較短的時間為單位來放送,因此,一些日常的事件會顯得比實際上更有影響力。在此情況下,「選民的意向」與「可能開始的新氣象」之 間的因果關聯,將會顯得更加明顯。然而,雖說現在人們投票的考量往往是依據最近幾個月發生的事情,但是,如果從其他面向來討論,便會發現這種論點仍有待商 榷。
首先,雖然川普和桑德斯的異軍突起備受矚目,然而,政治場域中既有的力量仍不容小覷。
這也就是說,雖然有人改變了想法,而且時勢有時也會讓那些人得到從未有過的權力,然而,這些偶發事件,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並不會對既有的勢力有太大的影響。也就是說,這些事件的最終結果,可能不如報導呈現的熱切。現代政治就像在固定的磁極中,有不同的力量,這些力量將人們吸引過去,最終卻又將他們推開。
For the first time in months, Donald Trump is trailing in a new national poll https://t.co/vlpQ7VPCti pic.twitter.com/9LxQTg4gJD
— Business Insider (@businessinsider) 2016 2月 18日
捲土重來的右翼勢力
也就是說,雖然事情的確有所改變,但是整體情勢在過去幾十年來,其實仍相當穩定。這並非因為世界對於改變無動於衷,而是因為政治的兩極,代表了現代生活中幾種不變的特質。而政治的持續性、偶發事件與既得利益者的影響力,也比經濟動機和政治效果更顯著。
舉例而言,美國的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與英國的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是個好例子。
Ronald Reagan has a clear message for SCOTUS-blocking Republicans https://t.co/LSdx2Hhk8W pic.twitter.com/JppzNmlvhB
— Huffington Post (@HuffingtonPost) 2016 2月 17日
首先,他們都代表了捲土重來的右翼勢力,也受益於許多的偶發事件:福克蘭戰爭重振了柴契爾夫人的聲望;而當年在美國駐伊朗使館人質危機中,卡特(James Carter)政府失敗的應對,則讓雷根總統在選戰中取得優勢。
「非典型」人物並非首例
其次,如果將川普、桑德斯的主張與歷史上其他候選人的主張相比較,便會發現,他們的主張與現在的情勢,並不是如此地「非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