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復仇者聯盟復什麼仇?

2019-01-16 06:50

? 人氣

行政院聯合交接典禮,三都敗選市長候選人蘇貞昌組閣,林佳龍陳其邁入閣分任交通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甘岱民攝)

行政院聯合交接典禮,三都敗選市長候選人蘇貞昌組閣,林佳龍陳其邁入閣分任交通部長和行政院副院長。(甘岱民攝)

賴清德為選舉失敗引咎「下車」,「上車」的是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我一下子看糊塗了。就好像對敵國吃了敗仗,宰相請罪下台,可是繼任宰相的卻是…打敗仗那個,其他吃敗仗的也個個位居要津。及至張善政說出「復仇者聯盟」,我突然有所頓悟,可是我的定義跟他不一樣。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張善政說的是,「民進黨在失敗時的反彈能力非常強,國民黨必須戒慎恐懼」,也就是蘇內閣是要「對國民黨復仇」;而我的定義是,蘇貞昌、陳其邁、林佳龍原本形勢領先(至少後二者優勢明顯),卻一路下滑,終至大敗。雖然說受「韓流」侵襲,但韓流畢竟只是臨門一腳,前面由優勢被扳平的過程,莫不是因為賴清德的錯誤政策/胡亂發言,最明顯的是深澳電廠/乾淨煤,還有「平均薪資5萬元」等等,而張天欽的「東廠說」發生後,賴內閣的處置可以「拖泥帶水」四字形容,使得媒體戰場上處於挨打達數週,後來更形成「1124滅東廠」這句無敵口號——簡單說,敗了三都幾乎都應該歸咎於內閣,此所以「復仇者聯盟」說法成立——對賴內閣復仇。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14)日正式將閣揆印信交給新任院長蘇貞昌。(甘岱民攝)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14日將閣揆印信交給新任院長蘇貞昌。(甘岱民攝)

最近重看金庸《天龍八部》,其中一段跟武俠情節幾乎無關的對話,是北宋哲宗趙煦(當時15歲)跟他奶奶,也就是實際執政的宣仁太后的對話:

趙煦道:「奶奶,只可惜父皇的遺志沒能完成,他的良法美意,都讓小人給敗壞了。」

太皇太后吃了一驚,顫聲問道:「什……什麼良法美意?什……什麼小人?」

趙煦道:「父皇手創的青苗法、保馬法、保甲法等等,豈不都是富國強兵的良法?只恨司馬光、呂公著、蘇軾這些腐儒壞了大事。」

小說裡,太皇太后幾乎是被這番對話氣死的,但那畢竟是小說情節。然而,金庸在描繪場景跟刻畫人性上都超級厲害,因此,上述那短短對話,幾乎可以把北宋新舊黨爭的關鍵都「點」到了。

趙煦口中的「父皇」就是宋神宗趙頊,他銳意革新,重用王安石變法,但是王安石的新法執行失敗,引來「舊黨」反撲,而舊黨的靠山後盾就是當時的高太后,小說裡的太皇太后。所以,宋神宗如果是「良法美意」,司馬光、蘇軾如果是「壞事腐儒」,不啻孫子打奶奶的耳光。

簡單說一下北宋黨爭。王安石的對頭「舊黨」包括了北宋諸多名臣:司馬光、韓琦、歐陽修、蘇軾等,都稱得上「品學兼優」,可是他們都不贊同王安石的新法,亦即北宋新舊黨爭起初是兩派不同理念的君子之爭。但是,王安石為了推動新政,必須引進原本非主流的官吏,包括呂惠卿、曾布、章惇等,漸漸的,就不再是政策之爭,而是黨同伐異,彼此都稱己方是「君子」,對方是「小人」。王安石罷相,新黨諸人都被外放,王安石回朝再任宰相,舊黨諸人就被外放,等到太皇太后駕崩,哲宗親政,第一道詔令就是將蘇軾貶出去當定州(今河北定州市)知府。如此新舊黨權力更替,正如金庸寫的:有人心頭罩上一層暗影:「皇帝又要行新政了,又要害苦百姓了!」也有人暗中竊喜,皇帝再行新政,他們便有了陞官發財的機會。

對照時事,台灣的藍綠兩黨幾乎是黨同伐異的最壞情況,連一點點理性討論空間都沒有,每次政權轉移都是「復仇者聯盟」。而民進黨的情況比國民黨糟糕:民進黨各派系山頭之間,也會相互排斥,任一派掌握了某一塊地盤,就援引同派系進入地盤,幾乎不考慮「分」給其他派系。也就是說,賴清德施政失誤「害」蘇/邁/龍失去了地盤,蘇邁龍這回「上車」其實是補償,此所謂「復仇者聯盟」。

至於蘇貞昌受到推許「執行力強」,我只能暗自祈禱,是執行解決人民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幫蔡英文將她的「改革」貫徹到底。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在「看金庸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