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日昨參加大學校長會議,疾聲呼籲台灣應該讓中國學生納入全民健保,並且準此認定這個作為才是文明進步的象徵。總統參加校長會議的目的,不但不是來談台灣的教育投資,人才培育與國際移動等等重大教育議題。而是自我感覺重要的陸生保健政策,去年談的也是陸生開放員額與學歷認證問題,不但抓不到議題重點,還自戀於茫然不自覺的認知錯誤。
陸生名稱是健保的關鍵困境
台灣跟中國的交流,照理說應該循正常管道進行,但是一旦碰到政治操作,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如果台灣將陸生統一視為外籍生納保,那麼就是執行所謂的兩國論,中國鐵定不爽;如果將陸生比照台灣一般全民健保收費,那就變成台灣跟中國是統一的國家,一般民眾也無法接受。所以在現實的考量下,中國來台的學生,馬政府規定要統稱陸生,於是單純的保險就轉為複雜的政治程序,大家各自意見表述,至今尚無解套政策。至於台灣在中國的留學生,他們在中國並沒有享受與中國學生同樣的醫療照護,校醫看病時台生一樣要繳費,陸生則免。
多元選擇的保險類別
或許馬總統留學拿的是中山獎學金,裡外一切都是政府公費支付,所以對於學生保險的認知有限。因為在國外學生保險是可以有多項選擇的,以美國為例,因為醫療支付昂貴,外國學生到學校後一律要購買醫療保險,否則不能註冊。
學生保險又可分為多種選項,學生可以選擇只買最簡單的基本險,也可以買貴一點的醫療照護保險。舉例來說:學生除了有個人最低保險外,還可以加買家屬保險,學生在學結婚後,還可以加保選擇生育保險。此外,自己還可以到民間公司加買其他保險,這些玲瑯滿目的選項,說穿了就是自由經濟的選擇權,端看各人荷包的深度而定。
有趣的是,台灣的健保認定在台灣的正式外籍生,一旦來台必須先買保險公司的團體健保,六個月後就可以正式購買台灣的全民健保,享受台灣一般的全民福利政策,但是交換生因為屬於短期來台進修,則沒有條件可以參加全民健保,而陸生因為有政治上的考量,目前只能單獨參加團體保險。
陸生政策缺乏配套措施
中國學生到台灣就學應否納入全民健保,先不論社會普遍質疑的正當性,或以有沒有在台灣繳稅與否作為認定是否可以參加全民健保的投保標準,但因為雙方基於政治認知與對等差異,所以陸生目前來台只能購買一般的團體健康保險,無法同等享受外籍生納入台灣全民健保的政策,就這點來說,陸生當然是吃虧的。
所以政府必須先要制定一套放諸台灣一體適用的國際學生保險辦法,建立公平合宜的學生醫療保險制度,再跟中國談判雙方對等的學生保險制度,以雙方目前仍然停留在認識與交流的階段,應該沿用國際慣例,放棄目前一切以政治考量為目的爭議,先同意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如此一來,國際生與陸生的醫療保險就不會有雙重的設置標準,境外生一律平等對待,陸生正式納入合理的規範,公平適性,而且與世界接軌,這才是合乎文明的表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