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提案修法廢除國父遺像一事引發爭議,對此,台灣教授協會舉行「『國父』是誰?中國國民黨說了算?」記者會,挑戰「國民黨塑造孫文是國父的造神說」。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潘光哲認為,歷史記憶不應被一黨所操蹤,「去國民黨意識型態化,是未來轉型正義要處理的問題」。
「國民黨壟斷教科書 人民無法正確理解歷史」
政大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薛化元表示,由於早年國民黨當局壟斷教科書,台灣人民受到國民黨造神運動的影響,對歷史無法正確理解;他表示,孫中山雖然是中華民國史上的革命先驅,但只是「革命先驅之一」。
針對教科書中強調國父「革命11次才成功」,薛化元則說,辛亥武昌革命發生時,孫中山壓根不知革命已發生,是在國外看到報紙報導後才知道,根本是在狀況外;薛化元也質疑孫中山當時在國外募款、爭取外交支持的說法。
「計畫短淺往往自敗」 當年孫中山根本不是國父
潘光哲則表示,孫中山在當年根本就不是國父,也不是聖人,例如:革命陣營中的思想家章太炎的地位就與孫中山不相上下,同盟會的機關報主編就是章太炎;而章太炎曾批評孫中山「計畫短淺往往自敗、天性偏狹」等。他也說,「如果孫中山是國父,享有這個革命桂冠者不知凡幾,黃興、章太炎都應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們!」。
潘光哲也指出,當年在蔣介石時期,國民黨發動以孫中山為核心的黨國精神文化工程,包括必須背孫中山的遺囑,要辦總理紀念周等,胡適曾批評說: 「上帝可以否認,而孫中山不許批評。禮拜可以不做,而總理遺囑不可不讀,紀念周不可不做」,胡適的言論還因此被扣上反革命份子的帽子。
台教會秘書長許文堂表示,國民黨主席參選人利用立委提案廢除國父遺像的爭論作為選舉動員工具,很不道德,民主國家強迫人民崇拜某個人,就成了獨裁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