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中有三個大黨﹕共產黨、民進黨、國民黨,三黨互為對手。長期以來,國民黨對其兩個對手都持綏靖投降態度,此即標題的兩條投降路線﹕投降共產黨、投降民進黨
偏藍輿論或會質疑,我們只是和對岸「和解」而已,哪有「投降」?這就是藍營的盲點﹕從來未能覺察到自己的「親共」政策有何問題,儘管指責馬英九國民黨「親中賣臺」的聲音和勢力越來越強,並最終由這股勢力分兩次將國民黨從地方到中央的權力機構大幅掃下台,此即2014年底的地方「九合一」選舉和2016年初的中央總統與國會選舉。想想在這兩次選舉中大獲全勝的綠營對國民黨的「親中賣臺」指責,「國民黨投降共產黨」的提法,毋寧說,是臺灣過半「主流民意」共識,只有藍營輿論自己麻木不察。
尤其要強調的是,責罵國民黨「親中賣臺」的政治勢力「大獲全勝」,如果連這樣的事實都沒法警醒藍營充分認識國民黨的「投降共產黨」,國民黨不會有前途。
以上兩個投降,也可換個角度,以國民黨自己的「核心價值」之「三民主義」來分析。「三民主義」的原始排列是民族、民權、民生,但到了當代,這個排列應調整為民權、民族、民生。民權就是「普世價值」民主,臺灣的政治生態變遷清楚表明,此「三民」中,人民最重視的,是民權╱民主。
用三民主義來衡量,就清楚看出,國民黨丟失了其中的「兩民」﹕對共產黨,他放棄了「民權」;對民進黨,他放棄了「民族」,「三民」只剩下一個「民生」,與對岸大談特談經濟議題生意經。「三民丟兩民」=「兩條投降路線」。
順便指出,「三民主義」高度概括,涵蓋了我們生活方式的最重要內涵,用「三民主義」剖析另兩黨,可以看出,民進黨和共產黨都是「重兩民,輕╱棄一民」﹕民進黨首重民族(「臺灣民族」),次重民權、相對輕民生;共產黨最重民族(中華民族),其次民生,壓制排斥民權。
國民黨的「兩個投降」,集中表現在一件久被輿論遺忘,然而卻是極為重要的事情上﹕事實上永久擱置被陳水扁作廢的「國統綱領」。
提起「國統綱領」,一般的理解和印象就是兩岸統一,這是嚴重誤解。「國統綱領」標榜「三民主義╱自由民主統一中國」,其實是兩個目標,首先是「三民主義╱自由民主」,這是「民權」,是「和平演變」大陸,也是「統一」的前提,其次才是屬於「民族」的「統一」。若非如此,長期執政的國民黨不會抗拒中共壓力,早就接受「一國兩制」統一了。這個歷史事實清楚表明,對「統一」,臺灣╱國民黨的實質立場是「民權」高於「民族」。
但同時,國民黨自己也搞糊塗了。「國統綱領」是1991年頒布的,沒多久,1993年,當時的國民黨「特使」沈君山到大陸見到江澤民,就一再解釋為什麼「臺灣現在不能接受統一」(沈著《浮生三記》)。這舉動說明,那時,在沈君山╱國民黨的潛意識裡,「兩岸統一」就已去掉了「三民主義╱自由民主」的前提,等同默認「統一」=「一國兩制」。否則,在九○年代初遠比現在處於對中共強勢地位的國民黨如堅持「三民主義╱自由民主統一中國」,拼命要解釋為什麼「現在不能接受統一」的,難道不該是共產黨而非國民黨嗎 ── 他們怎麼會甘心接受以「三民主義╱自由民主」為前提的統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