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昇上將是我贛南鄉長,他是江西龍南人。龍南地處粵贛邊界,境內多丹霞地貌,山多而地脊,謀生不易。因此,我很早就聽父執說:化公早年為了生活曾學過裁縫,因為手汗,握針不穩,只好改行;輾轉考上「戰地幹部訓練團」(比敘黃埔16期),適逢經國先生主政贛南;從此,改變了化公一生的命運。
縱觀化公生涯事功,幾無ㄧ不與經國先生有關,不論他是「同上校」的幹校教育處長,或是二級上將的總政戰部主任;在他的背後,都很清稀地矗立著經國先生的身影。因此,無論他所能發揮的實質影響力,或所獲得的各界尊崇,都遠遠超過他在體制上的位階。
雖然大家都知道,是經國先生一手把化公「拔高」的;但是,隨著經國先生高聳入雲,高至「雲深不知處」後,化公的身形也隨之水漲船高,甚至令人「仰之彌高」到「高不可攀」後!他眾多的學生子弟兵、幹部僚屬們,也都不約而同的競相抬高師門,俾以夤緣攀附、借光登龍、甚至於狐假虎威起來了。
於是,「化行」變「化公」,甚至於軍人出身的作家朱西寧,還在他的作品「將軍令」一書中,竟以:「頰生壽霜而童山濯濯,神采風度愈似老元首」來形容王上將。讓化公在他們過度的吹捧下,無意中觸碰到官場大忌而不自知。
民國6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擴大統戰綱領。在當時「國共鬥爭」的思維格局下,經國先生直覺的反應,就是在國民黨內,設立一個相對應的「反統戰」機構。同時,他又習慣性的把這項任務,「順手」交給了他多年來的左右手—王昇。這就是「劉少康辦公室」的起源。
夙有「反共大師」之稱的化公,接受任務後也很自然的對應於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小組」的組織與位階,架構起「劉少康辦公室」的組織。
為了彰顯國民黨要立足台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所以該辦公室分成三個研究委員會,即「基地研究委員會」、「大陸研究委員會」、「海外研究委員會」等。
各委員會的委員則由中央黨政相關單位擇人組成。這無形中讓化公的權力觸鬚,由政戰圈伸入了中央各黨政機構。而令「劉少康」招致「太上中常會」、「太上行政院」之譏!
其中,有一號敏感人物;時任外交部北美司司長的章孝嚴,也被任命為「海外組」的一員。但是,蔣孝武推薦的「秘書」李在方,卻因為在駐韓代表處內的職務遲遲無法交卸,而被李廉老師所推薦的劉國治所取代。
這意謂著孝武在這局「反統戰」大戲中,徹底被邊緣化了!另一方面,庶出的章孝嚴卻開始嶄露了頭角,讓孝武、孝勇感受到「奪嫡」的危機感。這也被有心人解讀為:王昇上將已開始為「後蔣經國時代」展開了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