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的社會需要運行妥當溫和的政策才能保證長久興盛。然而當社會面臨巨大挑戰而越趨極端,群眾不再能做出理性選擇時,激進的言論便容易引起社會共鳴。美國如今就在經歷這樣的關口,其效應也正在透過2016年總統大選而體現得淋漓盡致。
共和黨的川普(Donald Trump)、克魯茲(Ted Cruz)和民主黨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等候選人雖然站在不同的極端,卻以其激進主張領先各候選人。反觀那些被政治分析師們看好的「正常」候選人卻一直支持率低迷,即使是早先各界一致認為會順利獲取民主黨總統人選提名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也在2月1日的愛荷華州初選中被桑德斯逼平,緊接著又在新罕布什爾州以超過20%的差距大幅落後。在內華達州也是依賴於拉斯維加斯的優勢,最終以5%的差距勝出。
一份耀眼的履歷
希拉蕊與桑德斯之間圍繞誰更加進步(Progressive)的爭論佔據2月初的美國時政治新聞。在2月1日愛荷華州的黨團會議中,30 歲以下的民主黨選民有84% 都選擇桑德斯。兩天後的CNN對話集會上,希拉蕊表示自己是改革進步者,而滿堂年輕人卻高喊「騙子」。儘管她的團隊表示,希拉蕊不少負面印象都是共和黨人媒體經營的結果,但顯然眼下的年輕民主黨選民們並不買帳。
按照實際情況而論,希拉蕊當年在醫療、嬰幼兒、兩性平等諸多方面作出不小的努力時,這批年輕人都還未經世事,甚至還未出生。在眾多總統參選人當中,希拉蕊作為一位縱橫美國政壇多年的政治人物,不僅在政治層面有經驗和手段,也有著遠大的抱負以及旁人難以比擬的勤奮。論其在美國社會中推進前衛思想、以及鞏固民權等方面上所取得的成就,也實在是勞苦功高。
希拉蕊生在一個傳統的共和黨家庭,60 年代期間也曾多次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為共和黨出力。不過在1968年時,一方面出於對尼克森(Richard Nixon)的不滿,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Jr.)的敬仰,希拉蕊最終投入民主黨的陣營,並堅定地支持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在剛與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結婚的幾年裏,希拉蕊也為女權平等以及自身政治理想而拒絕更姓,直到柯林頓在1980年落選州長之後,希拉蕊才為了丈夫的政治前途而更改姓氏。作為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希拉蕊又長期活躍在兒童福利的公益組織中,利用自身的社會地位和法律專長為嬰幼兒謀利,並於1997年協助通過兒童健康保險計劃等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