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修憲門檻高眾所皆知,加上台灣民意呈現相互矛盾的狀況。歷次民意調查顯示,贊成雙首長制、總統制、內閣制大約各三分之一,但是贊成內閣制的民眾大多反對立院席次增加,贊成總統制的大多反對總統擴權。
不僅如此,根據《憲法》規定,立法委員不得兼任官吏,單就賴清德提出的「國會議員擔任部會首長」這項主張,本身就是一項龐大的政治工程。「這條看起來很簡單,但實務上如何運作呢?」研究憲改多時的段宜康說,試想「假設內政部長同時是經濟委員會委員,要如何行使職權?」「總質詢時要坐下面還是上面?在雙首長制國家就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以法國雙首長制為例,部長必須是國會議員出身,入閣後即辭職,由代理人接任國會議員,也因此國會議員選舉時名單上是兩個人。問題是,下屆選舉時若代理人想參選,原國會議員便不能續任部長。
要讓立委兼閣員,憲法得大修整
「這是一個複雜的制度。」段宜康指出,台灣若要繼續維持雙首長制,國會席次也不增加,「這已經是變動最小的方式,但仍牽涉到選舉制度的改變。」遑論若要採行總統制或是內閣制變動都非常大,他認為在當前朝野皆無共識的狀況下,更是困難重重。
從政治動機論的角度看,這次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受到重挫,中央執政不力被歸為主因,賴清德下台時拋出憲改議題,既贏得做為政治領導人物眼光前瞻的美名,輿論焦點也順勢移轉到中央體制不清,即使憲改不成,對賴來說不啻也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