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打開天窗說亮話:如果長期資本利得稅率不動,70%最高邊際稅率其實對創業家和風險資本家影響微乎其微。
原因很簡單,創業家在取得成功後所創造的巨額財富,鮮少是來自薪水或股利,大多是來自出售自己創辦公司的股票,換句話說就是資本利得。這些股票持有時間都遠遠超過一年,出售這些股票所賺到的錢是長期資本利得,最高稅率20%,遠比一般中產階級的有效稅率低很多。
事實上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許多成功的科技公司,就算開始獲利了也不太喜歡發股利,因為發放股利創辦人就會拿到大量股利現金,這些股利現金收入會被併入薪水以及其他正常收入,按照現有所得稅邊際稅制。以單身申報來算,超過$510,301的部分會被課以37%的最高邊際稅率。反之如果不發放股利,公司股價和市值基本上會反應留存在公司的股利總值,需要現金時再改成出售部分股票,這樣一來最多只會被抽20%長期資本利得稅。
當然在金融理論中,股價如何反應股利發放,理論上市場會考慮到所有投資人的稅率狀況,不會全額反應保留盈餘。但反過來說,市場大多會把保留盈餘視為公司仍然有成長(投資新科技新事業)的空間,因此會給予更高的本益比,造成不發放股利反而股價會更容易上漲的詭異現象,創辦人再透過售股換現金,等於在價差和稅金上兩頭賺。
小結來說,按照現有資本利得稅制,就算調高邊際所得稅到70%,對於創辦人也不會有影響。那麼對於風險資本家呢?
2012年總統大選,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對決尋求連任的歐巴馬,敗陣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就是他的稅務狀況:作為一個私募基金管理合夥人和億萬富豪,他長年的有效稅率都只有15%左右,遠遠低於一般中產階級。和打死不願意公開報稅資料的川普不同,身為虔誠摩門教徒的羅姆尼的低稅率一切合法,但其有效稅率之所以會這麼低,是因為在美國私募基金的管理合夥人主要的收入都來自於基金獲利分紅(carried interest),這些分紅是根據基金成立時管理合夥人們認購的基金管理合夥人股份,而私募基金最大的獲利也都來自資本利得,因此這些股份所產生的分紅也被歸為資本利得。既然持有時間絕對都超過一年,這些紅利也就享有長期資本利得稅,在當時就是15%,因此羅姆尼不需要逃稅避稅也可以享有低稅率。
風險資本基金的法律結構和私募基金相同,所以風險資本基金的管理合夥人們主要的收入如果來自基金分紅,當然也都會是長期資本利得稅(現行制度最高20%),不會受到邊際稅率調高影響。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稅制漏洞(loophole),川普競選總統時曾經宣稱要把這個漏洞給堵起來,但在他當選後的稅改(其實是降稅)政策中,並沒有如其承諾堵住這個漏洞——這很意外嗎?——所以今天美國私募基金和風險資本基金管理合夥人們仍然享受著較低的長期資本利得稅率。